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1 甘肃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奋进新征程 创造新伟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夏 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其根本原因就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导向。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抓手。推进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导向,以人民幸福安康为最终目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和实践的全新概括和生动阐释,是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创造,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真正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使人民在各个层级、各个领域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实现当家作主,让广大人民的主人翁精神在国家治理中得到充分激发。只有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将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穿于党治国理政的全部工作中,才能巩固人民政权的群众基础,汇聚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人民力量,有力推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摆脱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传统发展模式。把“蛋糕”做大的同时,分好“蛋糕”,建立更加公平的收入分配机制,让人民共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齐民生短板,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乡村振兴,持续缩小城乡差距,着力推动城乡融合,畅通城乡要素流动,走出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提质升级,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公共文化的亲和力和吸引力,让优质文化融入群众生活,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要健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与生产机制,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挖优秀题材,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创作和提供更多优质的精神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新时代十年,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新时代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现代化、优质化公共服务,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全域覆盖。要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实际问题,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以“基础实”护“百姓安”。

大力推进环境治理,巩固提升生态功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环境需要。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立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持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保护行动。以科技赋能资源高效利用,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重视绿色效益和绿色产出,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作者为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 2023-03-31 【奋进新征程 创造新伟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2 2 甘肃日报 c76928.html 1 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