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和
连片种植的茴香是民勤绿洲一道独特的风景。茴香有大小之分。大、小茴香都是调味品,都大有用武之地。在民勤大地上吟风弄月的是小茴香。
民勤北部乡镇的耕地以沙质土壤为主,盐碱大,种植品类受到限制。茴香耐旱耐盐碱,病虫害较少,是人们主要种植的作物。跟其他作物相比,无论是浇水还是施肥,茴香都少得多。再者,前一年种植玉米、葫芦的地块,如果地膜破损程度不怎么严重,可以直接种植茴香。如此一来,成本大大降低。民勤绿洲最北端的东湖镇,素有“茴香之乡”之称。若干年来,茴香的价格虽有波动,但总体还算稳定。人们凭借种植茴香的收入做成了许多想做的事情,比如兴建房屋,比如营商创业,比如供子女求学,比如进城购房安家。
岳父岳母种着十几亩地。在他们每年的种植计划中,茴香都不会缺位。刚出土的幼苗,面对天气考验和昆虫祸害,难免发生折损。补种吧,那些后来者,产能有限;不补种吧,一些地方空荡荡的,是对生产成本的一种浪费。为了避免那些不必要的麻烦和纠结,播种时不能吝惜种子。有的孔穴里,苗出得稠满,要确保它们正常生长,总得间除一些。纵然舍不得,也得硬着心肠下手。在天长日久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他们还是领悟到了“舍”与“得”的些许微妙关系。
间除的茴香苗被人们拿来做馅包饺子。我觉得,即便是煮熟了,饺子里仍然有那么一股别致的味儿——茴香与生俱来的“体香”,纵然配以醋、油泼辣子、蒜泥混杂而成的汁水,也遮盖不了。
一些火锅店会把茴香苗摆在保鲜柜里,供食客挑选。水嫩嫩的茴香苗在滚沸的汤汁中冒一下,在各种佐料的烘托下,也别有一番滋味。
茴香苗一天天长大,表皮的颜色变化为灰绿色或苍白色,分枝也多了起来。茴香植株俏生生的,很招人爱。茴香气场强大,一旦抓挠了它,手上就会残留它的气味,纵然打上香皂、洗衣粉,也不容易去除。
茴香的花呈倒卵形或近倒卵圆,黄色。很多不了解茴香的人初见时会误以为是油菜花。事实上,虽然属于同一色系,但茴香花的颜色比油菜花深沉一些——如果油菜花代表的是热情奔放的小伙子,那么茴香花就代表着冷静稳重的大叔。我想,在茴香花海里拍一组婚纱照,也是一件别具情趣的事。
茴香应该是不错的蜜源植物。茴香花开,蜜蜂、蝴蝶在茴香田里上下翻飞,忙得不亦乐乎。我们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些五彩斑斓的蝴蝶——我们平常见到的蝴蝶都是白色的,颜色鲜艳的并不多见。不过,我们不会轻举妄动,因为心有顾忌。
我们顾忌的是蜜蜂。我们怕打扰了它们工作。蜜蜂非常敬业,无端被惊扰,定然横眉冷目——它才不管你是有心还是无意呢!
我曾经在茴香地头遇见过一位写生的画家。他每年都会不辞辛苦远道而来,停留几天。他说喜欢茴香那独特的气息,喜欢这无边无际的茴香海洋。站在茴香地里跟他搭话时,我第一次凝望眼前这派风景:头顶的蔚蓝、远处的苍黄与眼前的黄绿交相辉映,何尝不是一种大气磅礴的美。就美术作品而言,如果在画布上真把大漠的雄浑和茴香的秀美和谐地展现出来,必然是精彩之作。
时间终于喂饱了茴香精心呵护的籽粒。农人用镰刀割下茴香那缀满籽粒的顶梢,将它们拉运到场地上,摊开,曝晒些日子,便干透了,稍加碾压,果实便脱离开来。茴香的果实为长圆形,呈浅绿色,像极了某种憨乎乎的昆虫。茴香秸秆可不是废物,人们拿它饲养牛羊。经过碾压的茴香秆儿甚是绵软,根本不需要机械粉碎,牛羊喜欢得不得了。民勤羊肉无腥无膻、不肥不腻、软硬适中、鲜美可口,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虽然我没有专门研究,但我确信,这应该不是巧合——民勤羊肉的优良品质与羊儿常年啃食茴香秸秆不是没有关系。
秋季,如果雨水丰沛,收割过的茴香秆子的根部会冒出新芽,葱翠欲滴。公路两边的茴香地里,你总是能看到停下来掐取茴香细嫩枝叶的男男女女。农事不紧了,农人会饶有兴趣地驻足观望,嬉笑,说话。细嫩的枝叶被他们带回家去,洗净,经过简单的处理,端上餐桌,总会赢得钟情者的啧啧称赞。多了的,转送给相宜的人,也会得到由衷的感谢。
邑人多有喜饮茴香茶的。或许是因为茴香茶浅浅的颜色、淡淡的气味恰到好处地辉映着他们浅淡的人生追求。茴香茶牵系着很多人的乡愁——从盛行喝茴香茶的乡镇走出去的人们,哪一个没有吃过几口茴香茶泡馍,哪一个关于父辈的片段里没有茴香茶的印迹?冲泡茴香茶并不玄奥,茴香籽炒熟便可冲泡,茶水的浓淡由茴香籽的多少决定着,全凭自己掌握。炎炎夏日,县城很多餐馆提供的自助茶水就是茴香茶,消暑解渴。
我喜欢用透明的杯子冲泡茴香茶。在开水的催动下,茴香籽粒如茶叶般旋转浮沉。茴香籽粒或浮或沉,自有其原因,目睹那一幕的人不一定明了,就像人生的起起伏伏,似乎有一股力量在推动着一切,看不见,摸不着,并不意味着它不存在。我所想到的是,世间事物,仔细琢磨,外表的朴素并不妨碍它内涵的深刻。
近年来,政府倾力打造万亩茴香种植基地、筹备举办主题节庆活动,人们借助茴香编织着一个个崭新的梦,万亩茴香的壮丽画卷正在铺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