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1 甘肃日报社出版






         下一篇

【访谈】

砥砺奋进新征程 扬帆起航再出发

——访甘肃中医药大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医学信息工程专业负责人李燕教授

李高强 靳佩佩 牛瑞娟

为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更好地服务我省医疗卫生信息化事业,2012年,甘肃中医药大学申请增设了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开始培养具有医学背景的医疗行业信息工程专门人才。10年砥砺奋进,10年探索前行。甘肃中医药大学医学信息人才培养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连续获得教育部首批、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22年3月校友会中国大学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排名, 甘肃中医药大学排名第二;2022年6月成功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跻身全国中医药大学前列,成为最受关注的专业之一。

中医药院校如何通过“新工科”理念来拓宽医学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大潮之下,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何支持传统中医药学实现守正创新?带着对医工交叉学科未来的思考,《甘肃日报·教育观察》专访了甘肃中医药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医学信息工程专业负责人李燕教授,请她结合信息工程学院“新工科”教育实践,为广大学子分析医工交叉学科的未来走向,为有志于“人工智能+医学”的学子们带来“医工结合”成才新路径。

问:学校当初开设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发展医学信息学科是基于哪些考量,学生发展状况如何?

李燕:开设医学信息工程专业,首先是学校发展所需,增设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后,学校学科门类增加到了5个;其次,就是为了服务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培养符合国家战略发展需要的人才。专业发展从两方面考虑:一是现代医学发展就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因此现代医学就是“医工结合”的产物;二是中医药学如果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一定能够推动中医药学向前发展。基于这个想法,我们在2010年就积极进行新专业调研。经过2年时间的努力,2012年成功获批设立了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并在同年招收学生,成为全国中医药院校首批开设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高校之一。

“医学是底色,信息化是翅膀。”在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我们突出医学特色,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开设医学自主发展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学校以工程素质教育为核心、技能训练为内容、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建立了集“四阶段,三结合”的校内模拟与校外实践于一体的工程实践教学平台。2021年获批甘肃省医学信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时,学校还深化“多方联动”协同育人模式,与中国联通甘肃分公司联合成立了“中医药信息创新应用产业研究院”,与中软国际教育集团、美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签订了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协议,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有机结合。

10年来,学校始终把学生培养质量作为衡量专业是否适应时代发展的标准。截至目前,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18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度认同。

问:“新工科”教育主要针对新兴产业和专业培养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学校是凭借哪些优势申请到教育部“新工科”首批和第二批项目的,目前学院在“新工科”教育探索中取得了哪些经验?

李燕:2017年,教育部提出“新工科”教育理念,旨在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更好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为社会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甘肃中医药大学通过“医工结合”的方式拓展医学边界,拓宽工科领域,探索“医学+工科”的育人模式,因此具有了“新工科”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学校以医学学科深厚的人才培养背景为支撑,申请到教育部“医工结合”类首批和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学校坚持问题导向,以产业需求建专业、以技术发展改内容,以学生志趣变方法,以国际前沿标准进行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明确,课程体系完整,重视实践环节,充分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训练。培养过程中充分与医院、企业合作,突出了职业素养和岗位胜任能力的培养,满足了医疗卫生行业对医学信息工程人才的需要。

我省是中医药资源大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医学信息工程人才需求量大,这是专业建设的切入点和创新点。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医工结合,产学合作,立足甘肃,服务社会”的目标,推动传统中医药学、现代医学与工学的交叉融合,致力于满足中医药健康产业信息化发展需求,培养更多医学信息工程优秀人才。

问:作为中医药大学设置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是否也是“新工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李燕:是的。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是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从而开拓了工程教育改革新路径。学校积极行动,获得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研究内容是:跨学科探索中医药学与工学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学校从理论上寻求创新、从管理上寻求完善、在实践中加强落实,“新工科”研究与实践在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学校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是甘肃省重点建设学科,有两个研究方向。

一是中医药科学数据研究。主要围绕古医方进行数据挖掘与整理、对方剂的配伍规律信息等展开学术研究,建立大数据平台,把医理、诊法、本草、医方、针灸、医事杂论等重要的学术价值转化为实用成果,进一步促进我省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促进中医药高端人才的培养。研究平台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项目甘肃省基层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

二是医学影像大数据分析与处理。主要围绕深度学习技术驱动大数据应用,精准分析和处理医学影像,研究解决医学影像大数据应用的关键、核心问题,为临床提供综合解决方案,逐步形成工程与影像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医教研紧密结合的特色与优势。研究平台是校企共建的甘肃中医药大学医学影像大数据云平台。

问:医学信息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对学校“新工科”人才培养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

李燕: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于2019年获批甘肃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又成功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足见国家对“医工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视。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加强专业建设,更加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让学生毕业后具备解决医疗卫生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一是紧盯国家发展战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二是广泛开展跨学科研究工作,以科研创新培养高水平教师队伍;三是建立动态人才培养调整机制,适应新技术发展需求;四是建立本硕贯通机制,优化育人过程,培养拔尖人才;五是建立产学研合作模式,培养完全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六是孵化创新创业团队,助力学生自主创业。

问:走过10年再出发,未来发展目标是什么?

李燕:10年来,学校主动布局,设置能够服务我省发展战略、满足甘肃中医药信息产业需求的专业。学校现有医学信息工程和软件工程两个本科专业,一个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2021年医学信息工程专业获批第二学位招生资格;2022年申报了智能医学工程本科专业,初步形成“新工科”专业群。拥有1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1个甘肃省重点学科,还承担建设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项目——甘肃省基层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学校的目标是以此为基础,建成甘肃省中医药信息工程人才培养高地。

十年砥砺前行。专业建设从无到有,我们遇到了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全体教师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进取精神,取得了人才培养的良好成绩。在这个过程中也锻炼了一批吃苦耐劳的教师队伍,他们是倾心教学,专注于学生发展的好老师,他们将为学子们插上腾飞的翅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预计到2025年,完成中医药政务信息化网络建设,实现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互联互通。这些为“中医药信息工程人才”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医工交叉领域大有可为,欢迎有志于加入这一领域的学子们,来到甘肃中医药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筑梦未来!

--> 2023-03-22 ——访甘肃中医药大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医学信息工程专业负责人李燕教授 【访谈】 2 2 甘肃日报 c74835.html 1 砥砺奋进新征程 扬帆起航再出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