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 海
中国古代艺术与哲学血肉相连,天真是其本心,自由是其追求。日前翟进所著的《天真与自由——漫步中国古代艺术》一书,尝试从理性与哲学的“美的联结”这一结点,对艺术作品进行解读,探索中国古代艺术及其背后的时代精神与象征,以及中国艺术何以具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进而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中国古代艺术脉络。
自立吾理的文化自信
作为一本讲述中国古代艺术史的著作,这本书上启初民时代,下至明清,选取不同时期的工艺品、艺术品200余件,其中汉代之前多以工艺艺术为主,如贾湖骨笛、司母戊大方鼎、秦之兵马俑、汉之舞乐俑、南北朝佛教造像等;至唐及以后,则多以文人艺术为主,如《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及名家书法,可以说跨越了整个中国古代艺术的不同时期。但作者谈中国古代艺术,更倾向于去谈“美的联结”。作者认为,人类从群居到部落,再到国家,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秩序导致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分裂逐步加剧,同时也造就越来越深的孤独,而孤独会让人渴求知己,渴求表达,渴求孤独两端温暖的对望,“正是在这样的对望中,诞生了中国古代的哲学与艺术”。于是,我们看到,书中更多是在探索艺术及其背后时代精神与象征,以及发现中国艺术是何以具有其独特的“艺术与哲学相融”的表现形式。
作者从前言中便努力建立一种文化自信:“儒以立世,道以憩身,自由以儒,天真以道,在我最艰难的时间,慰藉我的是自然、传统文化与艺术,准确说是祖国山水、文人精神与古代艺术。在真正扎根自己土地的时候,我开始理解黄土,理解黄河,理解华山,理解那些以苦难和希望雕刻的石窟……”从这里,我们感受到一种中国传统文化青春的气息。如果真正理解自己的历史与大地,我们需要世界优秀思想与文化的洗礼,也需要重新审视中国最古老的智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文化自信,“自立吾理”(程颢),才能真正与世界、与时代进行对话。
寻找自足的中国古代艺术脉络
“自足”在现代语境中意味着不仅仅展示艺术品的表象,还要去发掘内部发生的机制、时代的应对以及自我调整的可能。那么书中是如何对中国古代艺术进行这样“自足”性呈现呢?作者从艺术的“发生机制”与“时代应对”两方面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首先是艺术的发生机制,在本书前言的第一句话便指出“内心诗性、万物终逝的悲凉与知己的渴望,此三者,是我追寻艺术的方向,也是我以为中国最伟大艺术的标准”。其中,“万物终逝的悲凉”意味着在中国古代文化正脉中,世界是永恒变化的,这是所有中国哲理的根基;“内心的诗性”并不是说人人都要当诗人,而是每个人内心“兴、观、群、怨”的“诗性”;“知己的渴望”则是每个人与自然与他人进行“联结”的愿望。于是,从哲理、机制、动力出发,作者给出了一个很有“理科思维”的答案。
其次,作者是从中国古老的“天人思想”出发,一次次勉力辨析着从古至今,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如何一步步分裂的,同时又是如何以中国文明的古老智慧进行一次次重建。
于是,我们从时代面临的问题出发,继而去发现文明中每一个时代的两种应对:其一是哲学应对,每一次人与自然的远离,意味着一次边界的重建,哲学作为时代的守望,要完成人与自然边界的重建以及人类多种秩序的重建;其二是艺术应对,边界确立之后,艺术继而“联结”起被新边界隔离的世界,这样的“联结”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一种对望,也是哲学冰冷身影背后温暖的对望。
生态文明观与中国古代艺术
在当今世界,中华文明作为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一直流淌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血脉基因。如今,中国提出“生态文明”,正是从多个人类生活的维度,去建立与自然的和谐,多元的生态群体与个体在大自然中一起和谐共生,中华文明就是这样敬畏着自然,模仿着自然,又反哺着自然。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建设“生态文明”知识体系,艺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本书的叙述中,从石器时代开始,便将艺术定义为人与自然的最初联结;继而在青铜时代,商代建立以酒为特征的祭祀文化,周代建立起“礼乐”为基础的秩序文化;汉代则构建出“天与人之间的机械式对应以成天人互感”;在魏晋时代,“以卫夫人《笔阵图》、宗炳《画论》为理论基础的魏晋书法与绘画,初步建立以仿自然之‘造化’为基本内容与形式的中国古代艺术”;宋代“‘理学绘画’中所着意体现的‘价值秩序’”与明代“心中内定天地秩序”(心学)以及“童心”与“性灵”;最后是清代“‘一画论’(石涛)中创作主体的转移(人与自然的角色转换)”。在书中每一个时代的艺术都积极呈现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样漫长的探索,构成了本书中国艺术的“生态文明”呈现。
数据时代的文化江河
中华文化5000年辉煌灿烂的文明所沉淀的无数文物、遗址与从未间断的文字典籍,汇聚成文化血脉的浩荡江河。在新时代的文化工程中,经历过无数文物工作者完成三次文物普查与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经历过无数重要的考古工作与一代代文化学者艰辛的著述;近30年,继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之后,国家文物局从2017年又开始启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所有这些国家重要的文化工程,可以说汇聚成当代中华文化最重要的文化资源与底蕴。
如何让文物与艺术进行紧密联结,让“文物活起来”,本书也做了积极探索。首先,书中大量文物成为艺术史考察的重要样本;其次,书中文物的名家摄影堪比视觉艺术,让文物跃然纸面;继而在作者大量的创作札记中,也体现出对文化与科技融合进行的深入思考。
艺术为人民服务,于平浅处见真性情、真学问与正能量。而这,正是赤子之心与中国文脉。
(《天真与自由——漫步中国古代艺术》,翟进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