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1 甘肃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长江干流水质连续三年保持Ⅱ类

保护修复母亲河如何持续发力

2月20日,船舶行驶在长江三峡西陵峡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水域。春到峡江,一江春水碧绿,两岸山花盛开,船舶往来如梭,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新华社发

新华社记者 高敬

2022年,长江流域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98.1%,同比上升了1个百分点。2020年以来长江干流水质连续三年保持Ⅱ类,水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下一步,如何保护修复母亲河?在2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司长黄小赠进行了相关解读。

据黄小赠介绍,去年,生态环境部等17个部门和单位印发实施《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目前,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任务完成九成以上,推动解决了2万多个污水乱排问题。实施了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聚焦重点地区开展“三磷”专项整治“回头看”,推动历史遗留问题的整改和彻底解决。深入开展长江经济带尾矿库治理“回头看”,存在环境问题的1137座尾矿库已经完成整改843座。

当前,总磷已经成为长江流域首要的污染物。黄小赠介绍,总磷污染控制是下一步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重点攻坚方向。目前,江西、湖北、湖南、江苏等6个省份已经出台印发了流域范围内的总磷污染控制方案,总磷污染治理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他表示,下一步要围绕总磷污染负荷削减,指导督促长江流域各个省份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总磷污染控制方案,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同时,加强部门协调,形成工作合力,落实好《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相关工作任务,切实削减长江总磷污染负荷,持续改善长江水生态环境质量。

健康的水体,不仅要有好的水环境指标,还应该有健康的水生态系统。黄小赠介绍,在长江流域探索建立水生态考核机制,是加快补齐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短板,推进建立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统筹系统治理新格局,加强长江流域水生态系统保护和生物多样性恢复的具体实践。

2021年以来,聚焦长江上中下游不同地区水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建立了以水生态系统健康为核心,以水生境保护、水环境保护、水资源保障为支撑的指标体系。

在这一指标体系下,去年生态环境部首次组织开展长江全流域水生态监测评估工作,将太湖、鄱阳湖、洞庭湖等生态功能重要、社会关注度高的重点湖泊水体都纳入监测评估范围,初步建立了水生态监测技术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

同时,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评分细则,在2022年至2024年试点期间,要开展评价考核的试算工作,并动态完善评分细则,为2025年在长江流域全面开展水生态正式考核工作奠定基础。

(新华社北京2月22日电)

相关新闻

2023年全国计划完成800余条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整治

据新华社北京2月22日电(记者高敬)黑臭水体是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司长黄小赠22日介绍,2023年,全国计划完成800余条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整治。

在生态环境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黄小赠介绍,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方面,各地加快补齐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十三五”纳入黑臭水体监管清单的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含州、盟)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要求,持续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黄小赠表示,在“十三五”基础上,黑臭水体整治的范围扩大到县级城市。2022年,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顺利完成40%的年度目标任务。

由于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还有一些城市存在水体返黑返臭现象。黄小赠说,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聚焦城市污水垃圾收集不到位、截污治污不彻底等突出问题,切实压实地方治污主体责任,并强化省级相关部门的监督指导责任。对出现返黑返臭的,会及时纳入管理清单,向地方发出预警通报,督促相关城市全面排查整治,切实巩固黑臭水体整治成效。

--> 2023-02-23 长江干流水质连续三年保持Ⅱ类 2 2 甘肃日报 c69268.html 1 保护修复母亲河如何持续发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