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1 甘肃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强信心 稳经济 促发展】

加压奋进 多措并举促发展

连日来,酒钢集团各公司开足马力促生产,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图为宏兴股份不锈钢分公司工作人员进行产品调运。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张志方

天水 去年劳务收入首破两百亿元

本报天水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白永萍 通讯员何慧娟)日前,记者从天水市人社局了解到,2022年,天水市劳务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02.69亿元,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中向好。

2022年,天水市把就业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任务和抓手,按照稳东拓中西进的原则,在巩固京津冀、环渤海、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劳务用工的同时,拓展中西部劳务市场,采取“线上线下”协同发力和“点对点”等多种方式全力组织输转,持续深耕农民增收的“铁杆庄稼”。同时,还充分发挥以工代赈项目带动作用,积极协调市内重点项目建设、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就业帮扶车间等吸纳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紧盯返乡回流人员这一重点群体,采取新模式引导返乡回流人员在市内重点用工企业就业,二次就业率达100%。

此外,天水市还制订印发了《天水市劳务品牌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大力实施劳务品牌培训行动,培育选树天水白娃娃、伊香拉面师、宁远建筑工、天水电子装配工、龙城技师等25个劳务品牌,使天水劳务品牌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我们始终把就业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大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调度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抢抓先机,同向发力,以政策促进就业、以产业拉动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服务稳定就业。”据天水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天水市城镇新增就业42254人,离校未就业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1.15%,劳务输转73.26万人。

金昌 64条硬核措施促经济稳增长

本报金昌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谢晓玲)近日,金昌市围绕11个方面出台促进经济稳中有进、推动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64条政策措施,持续巩固经济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以新气象、新作为推进经济发展稳中求进、进中提质。

为进一步稳定预期、提振信心,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金昌市将持续推动财税政策加力提效,积极落实“六税两费”支持、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科技奖补等支持政策,强化政府性融资担保服务。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促进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信贷总量稳定增长,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用足用好央行货币政策工具,促进供应链金融快速发展等。加快促进消费恢复发展和潜力释放,培育提升城市消费商圈,加快激发文旅消费市场活力,着力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真抓实干加速推动招商引资,深入开展产业赋能行动,着力培育提升“2+4”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扩规增量、农业产业化精细化发展、服务业规模化优质化发展,深入实施强科技行动,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大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力度,推进园区加快发展。同时,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规划实施机制,深入实施强县域行动,全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施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千方百计稳就业扩就业;落实落细强农惠农政策,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持续提升粮食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等。

武威 2022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8940户

本报武威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金奉乾)2月18日,记者从武威市市场监管局获悉,2022年,武威市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18940户,同比增长6.47%,全市市场主体累计达到15.4万户。

2022年,武威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出“一窗通办”“证照联办”及信用修复、“减负降费”、柔性执法等16条具体措施,便企服务更加精细化、具体化、清单化。拧紧政策落实“链条”,细化任务分解,持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促进市场主体增量提质。推行“证照分离”“跨省通办”“省内通办”“不来即享”“秒批”等审批模式,开通企业扩产增容绿色审批通道,助力企业做大做强,保证市场主体的存量不减。通过电视、网络、微信、抖音等媒介,积极推广使用手机APP注册登记,实现注册登记全程无纸化、电子化和“不见面”审批,2022年全市共通过手机APP登记市场主体16191户,占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的85.49%。建立完善登记注册、行政许可容缺受理机制,对确需提交书式资料的业务,通过承诺可进行容缺办理,梳理可容缺清单12项,容缺办理登记86户。积极组建帮办团队,提供审核预约、名称自主核查、网上申请提交等全流程保姆式服务。推出“24小时不打烊”电话咨询服务,对特殊、复杂事项进行预约指导、全程帮办。通过认真落实落细稳市场主体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推动武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平凉 去年粮食总产量突破115万吨

本报平凉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田丽媛)记者近日从国家统计局平凉调查队了解到,2022年,平凉市抓紧抓实粮食生产,积极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科技指导服务,全市粮食总产量突破115万吨,连续三年稳定在110万吨以上;粮食播种面积431.32万亩,连续三年保持增长,高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持续扩大。

平凉市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工程,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应用和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扩大绿色高质高效示范面积,全面落实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全面推行“五个一批”整治措施,全年累计整治撂荒耕地8.42万亩,清理整治荒废苗木地1.96万亩。对整治的撂荒耕地和荒废苗木地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开发利用,重点用于粮食生产,建成高标准农田19.1万亩,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农田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同时,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农机总动力达到148.7万千瓦,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能力显著提升,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3%,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持续推进。

此外,平凉市认真开展重大病虫害监测预报和综合防控工作,累计防治小麦主要病虫害251.59万亩次、玉米主要病虫害214.48万亩次、马铃薯主要病虫害313.21万亩次。及时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开办农业保险品种24个,完成签单保费1.44亿元,苹果、粮食超额完成承保任务。

--> 2023-02-20 【强信心 稳经济 促发展】 2 2 甘肃日报 c68239.html 1 加压奋进 多措并举促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