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1 甘肃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强工业行动】

以认促建 以建聚产 以产兴园

省工信厅全力推进全省认定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

化工园区是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省工信厅会同省直有关部门持续推动化工园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园区本质安全和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经济效益不断提高。2022年,全省认定的15个化工园区化工产业总产值超过500亿元。

严格园区建设标准

承载能力持续提升

2020年,根据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工信厅会同省直6部门制定印发了《甘肃省化工产业集中区承载能力评估认定办法(试行)》,分两批认定公告了15个化工园区(集中区),并通过现场核查、召开工作会议、危化搬迁“回头看”等方式,持续指导督促化工园区加快问题整改,不断提升承载能力。

2022年,省工信厅会同省应急厅等8个部门印发《甘肃省化工园区建设标准和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简称“办法”,对化工园区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产业发展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形成了完整的化工园区评价体系,指导和推动化工园区朝着管理升级、布局优化、韧性增强、竞争力提升、经济效益改善的发展新局面不断迈进。

目前,经过各市州切实推动和整改提升,各化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备,管理体系逐步健全,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稳步提升,本质安全和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高,产业集群初步形成,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正从数量规模向质量特色转变。2023年伊始,省工信厅已会同省直有关部门,组织行业专家按照“办法”对全省认定化工园区逐一开展复核,进一步提升化工园区承载能力。

产业协同更加紧密

产业发展根深叶茂

推动化工园区产业链上下游互补,形成项目集聚和产业集群,是推动全省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省工信厅持续指导重点化工园区加强与兰州石化、庆阳石化、银光集团等龙头企业的对接交流,争取在原料互供、产品互销、项目建设、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深层次的合作,打造龙头企业带动、周边园区配套、产品关联度和主导产业集聚度高的产业集群。

为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实现园区内各细分产业协同发展,以及能源、资源循环利用,2022年,省工信厅组织对15个化工园区及兰州石化、西北化工销售原料需求、产品产量进行了详细统计。每个化工园区都绘制了产业链图谱,进一步明确延链补链强链方向。到“十四五”末,全省石油化工行业合成树脂、合成橡胶、油品、无机化工、农用化工将从“十三五”末的800余种原料产品增加到能够提供高端聚烯烃、绿氢、精细化工、电子化学品、化工新材料等3000多种特色产品,为突破产业瓶颈和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省工信厅围绕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引导有关市州有序引进化工产业转移项目,并组织化工园区赴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开展了化工产业招商对接活动,借助兰洽会以及市州节会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化工项目招商,促进化工产业集聚发展和转型升级。新年伊始,省工信厅已会同省直有关部门,组织行业专家按照“办法”对省内认定化工园区逐一开展复核,持续提升化工园区承载能力。

据了解,下一步,我省各化工园区将紧盯东部省份产业战略调整,依托园区产业基础和我省资源优势,吸引产业链联系紧密、加工体系匹配、原料物料互供的好项目落地,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加快园区集群发展,全力将化工园区建设成为推动全省石油化工产业推进结构转型、绿色低碳发展的新高地。

夯实安全环保基础

绿色水平不断提高

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是化工产业发展不可逾越的红线和底线。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化工园区本质安全和绿色发展,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化工园区环境保护、防范危险化学品重大安全风险的一系列决策部署。

为切实压实化工园区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和属地责任,我省在化工园区认定中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价、规划水资源论证等方面进行“一票否决”,促使化工园区安全监管、生态保护、应急救援等能力与化工产业发展和风险水平相适应。

同时,不断完善化工园区项目准入和退出制度。要求入园项目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园区产业规划要求,引进落地的化工项目严格执行化工产业发展指引和危险化学品“禁限控”目录,科学有序引进化工企业和项目。通过化工园区认定和复核,不断提升绿色可持续发展水平,加强园区安全风险监测监管,强化污染集中治理设施建设及升级改造,提升化工园区的风险防控能力。

--> 2023-02-06 省工信厅全力推进全省认定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 【强工业行动】 2 2 甘肃日报 c65274.html 1 以认促建 以建聚产 以产兴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