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嘉峪关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徐俊勇)作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嘉峪关市坚持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积极推进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在规范运行机制、拓展服务功能、汇聚各方力量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着力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向治理优势转变,助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层治理共同体。
嘉峪关市立足市情实际,以培育打造“雄关善治·五治融合”治理品牌为重点,全面推进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润化、自治强基、智治提效“五治行动”,成立市委社会治理工作委员会及综合协调、政治引领等6个专责组,实行市级干部联系社区、街道班子成员包联社区网格制,制定出台社区治理改革三年行动方案,配套政治引领、法治保障等5个行动方案,积极推进城市社区系统化、社会化、专业化和智慧化治理,助推建设同心家园、和谐家园、文明家园、民主家园、幸福家园“五好家园”。
以推动实现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全覆盖为原则,嘉峪关市纵向贯通“社区党委—居民小组党总支部(党支部)—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基层党组织链条,以小区楼栋为基本单元,调整网格居民党支部211个、居民党小组143个;横向落实社区属地责任,组建31个社区“党建联合体”,完善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调整补充街道“大工委”兼职委员21名。强化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全域推进“红色物业”行动,对130个物业小区开展星级评定,城市基层党组织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嘉峪关市充分发挥制度保障优势,推行重大问题“社区呼叫、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法,健全网格包联、巡查走访、协同处置、结果反馈等机制,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基层治理模式更加精准、常态长效。深化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服务机制,推动16714名在职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进一步延长“居民下单—社区发单—单位接单—党员领单”服务链条,基层党员干部“工作在单位、服务在社区、奉献双岗位”成为常态。持续深化“互联共转”行动,优化调整31个社区335家“互联共转”单位,全市各机关事业单位协同解决民生改善、环境治理、综治联防等基层治理问题900余件。制定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考核评价办法,明确街道社区对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共驻共建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加大基层治理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中的分值比重,推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