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1 甘肃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书评】

雪庄:西部农村的隐喻

唐达天

作家付开虎,19岁开始在名刊上发表小说;20岁,其小说《风吹 草儿青青》就获得了奖项。之后,又连续推出《苍茫西部》《见过大世面的年轻人》等“雪庄纪事系列小说”。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刊物上发表作品几乎成为广大文学青年要过的独木桥,能上省级刊物实属不易,能获得小说奖,更是不易。这一切,都让付开虎占上了。那时的他还很年轻,又是一个身处西部偏远地区的农村青年,这无疑加大了人们对他的关注度与期望值。他就像一颗耀眼新星,在文学的天空中冉冉升起。

那时的他,所有的心思都在文学创作上,勤奋,坚毅,才思敏捷,像个忠实于土地的模范农民,围绕着他的文学雪庄,精耕细作,一往情深,写出了中篇小说《大漠魂》,刊发在大型文学刊物上,并获得甘肃省第三届文学奖,写出了《月亮河》《青头》《鹊河》等一系列小说,形成了他的“雪庄纪事系列小说”。

那时的他,用的是笔名,叫雪琪。他前期的作品,多是用第一人称来结构故事,这无论是一种文学自觉,还是有意为之,都说明他初涉文坛时,就把雪庄作为自己的文学母体,这不能不说,付开虎很了不起,这是他的天赋,也是他的过人之处。

那时的凉州雪庄,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村庄呢?他在《雪庄纪事》(《飞天》1984年第11期) 中有过这样一段描写:雪庄村不大,二三十户人家,稀稀拉拉地排列在石羊河岸上。四面的村落间隔很远,有些地方,五六里路都看不到一户人家。茫茫戈壁滩,是风的乐园。因人群散居,消息就过于闭塞,精神生活也愈显贫乏,通常是几个月甚至半年时间,难得看场电影。雪庄人最大的乐趣,莫过于吃过晚饭,或蹲或站在避风处,望着天上的星群谈古论今。其实,要说谈古,也往往是一些人听厌了的三国、水浒之类;而论今呢,又总是一些过时了的新闻,十天半月不换话题,直到人们咀嚼得没有滋味了方罢。

毫无疑问,那时的雪庄和中国西部任何偏远村庄一样,贫穷落后,民风淳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发生着微妙变化。这些细微的时代变迁,被年轻的作家敏锐地捕捉到了,他在如冰雪消融般的点滴生活中,发现了转型期雪庄人精神面貌的深刻变化,从而寻踪觅迹,挖掘探索,写出了新旧观念的冲突,写出了人物内心的骚动,也写出了西部农民的愿望和期盼,塑造出兰花花、雪二嫂、木娃和兰草这些活生生的文学形象。在“雪庄纪事系列小说”中,无论是兰花花对外面世界的渴望憧憬、兰草对传统命运的无奈抗争,还是困顿于生活的雪二嫂由莠转良的蜕变、见过大世面的年轻人木娃的走出与返回、再走出,都是紧扣时代脉搏在精雕细凿,笔下的生活亲切自然,真实地反映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中国西部农民的思想品质和精神嬗变。更难能可贵的是,从走出雪庄的木娃和“我”身上,作家大胆求证,探索着一种新的希望和可能,用以阐述现代文明对封闭农村和沉睡土地的冲击,读来丝丝入扣,发人深省。《见过大世面的年轻人》发表于1985年,作者塑造了一个自强不息绝不认命的新农村青年形象,付开虎赋予了这个人物更宽广的胸怀和更远大的发展前景。这既是那一代农村青年的认知高度,更是作家的认知高度。

文学是需要时间过滤的。有的作品,当年很火,数年后再读,味同嚼蜡;有的作品,历久弥新,就像一坛储存多年的老酒,味道醇厚,越陈越香。付开虎“雪庄纪事系列小说”,当属后者,在经受了时间的检验后,感觉更加纯粹、干净,更有文学质感,其中的故事,就像发生在我的村子里;书中的人物,就像我曾经的乡村邻居,或者远房亲戚,亲切如初。我想,这大概就是文学的魅力。

雪庄其实也是中国西部农村的一个隐喻,从中折射出整个乡土中国在时代洪流中的阵痛与巨变,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这种辐射能力的作品并不多见。

自从付开虎一步步远离雪庄步入职场,就不得不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事业上,这是生存的需要,也是现实的无奈。从2014年开始,他调整了工作岗位,稍得空隙,就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回到故乡凉州体验生活,进行文学创作,终于在近年完成了“凉州三部曲”《凉州谣》《凉州魂》《凉州梦》的写作,虽然他把这些作品仍然归属在“雪庄纪事系列小说”里,但是,我还是看出了他创作风格上的巨大变化。“雪庄纪事系列”有一种诗性的美,故事平缓,人物冲突也不甚强烈,清风朗月,韵味悠长,而他的“凉州三部曲”,虽说仍然把目光瞄准了家乡的土地,瞄准了当下农民的现实生活,但是很显然,他的视野比过去更宽广了,无论是故乡蜻蜓村的致富,还是阿姑山八个家的巨变,八步沙的生态治理,无不与当下的现实息息相关,人物较之前更加庞杂立体,矛盾冲突也更加激烈,城乡交替,充盈丰饶,雄浑粗粝,再现了西部的山乡巨变和西部人坚韧顽强的生命力。

每一位作家写作到一定程度,都会进入创作的瓶颈期,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摆脱惯性思维,突破自我,这是摆在每一个创作者面前的难题。但付开虎经过一番脱胎换骨般的磨炼,终于找到了一种与新时代乡村现实相适配的表达方式。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表达,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乡土认知。我不敢肯定“凉州三部曲”是否完全超越了他的“雪庄纪事系列”,但至少可以断定,他准确地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试图以乡村认知时代,以凉州观照中国,这是他的胸怀,更是他的境界。

(《雪庄纪事》,付开虎著,团结出版社出版)

--> 2022-12-22 【书评】 2 2 甘肃日报 c57525.html 1 雪庄:西部农村的隐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