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人员流动陆续增加,而特殊人群中儿童、孕产妇、老人及免疫力低下人群,尤其要加强防护。非常时期,只有通过科学正确和及时的预防措施,才可有效阻挡新冠病毒的感染。
孕产妇
居家预防要点:尽量减少外出活动,避免亲朋好友探视,避免与呼吸道感染者及两周内去过疫情高发地区的人群接触;产妇做好母乳喂养,喂奶前要正确洗手;保持良好卫生和健康习惯,居室勤开窗。
自我健康监测和管理:孕早期孕妇,如B超已确认过宫内孕,出现轻微腹痛或少量流血,可自行在家休息观察;如反复不规律少量流血,应及时咨询预约妇产科医生后进行B超检查,排除胎停育;如果腹痛加重或流血量加大,或未经B超确认宫内孕,应及时电话咨询妇产科医生后,遵医嘱就医;疫情高发期间,孕妇如无特殊情况,可与产科医师协商适当延后产检时间,自行居家监测胎儿宫内情况(胎动)。必须产检时,应提前预约,做好防护,尽量缩短就医时间。存在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孕妇,要严格遵医嘱治疗。孕期出现异常情况(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纳差、尿黄、口渴、视物不清、心慌气短、血压升高、阴道出血或流液、异常腹痛等)或有分娩征兆时,应及时就医。不要因恐惧、担忧而延误就医。产妇隔离解除前,不建议母乳喂养,新生儿建议隔离10-14天,并密切观察新生儿状况,其间,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均应及时就医。
外出就医注意事项:如非产检就医,应选择就近能满足需求的、门诊量较少的医疗机构;外出佩戴口罩,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用物品和部位);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优先做必须的、急需的医疗检查和医疗操作;就诊前做好预约和准备,尽量减少就诊时间。产检则选择建档医院,做好防护措施。
儿童
家长留意儿童健康状况:如儿童及婴幼儿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并在短时间内出现口唇、面色变紫,要立刻就诊。此外,新冠病毒感染与普通感冒相比,更多患儿可能出现腹泻,并在较短时间内呼吸逐渐变得困难,如呼吸过快,呼吸过深,婴幼儿或新生儿则表现为张口呼吸、喘息、呻吟、鼻翼翕动(鼻孔一张一合)、点头呼吸,甚至出现面色变紫。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诊。
及时正确隔离:家中有疑似病例居家隔离的家长,没有条件和小孩分开的,尽量保证房间分开,疑似家长避免和儿童接触,在家也需佩戴合适的口罩,有条件应优先选择儿童N95口罩,其次为儿童外科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并指导孩子正确使用口罩。
家庭日常防护:家长主动戴口罩,不亲吻孩子,不对孩子呼气、喘气,不和孩子入嘴同一食物,不和孩子共用餐具、毛巾、牙刷等,不用嘴巴吹气的方式让食物降温等,孩子的玩具、学习、生活用品等可选择酒精喷洒或放置于阳光下消毒。
老年人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确保老人掌握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个人防护措施、手卫生要求、卫生和健康习惯,避免共用个人物品,注意通风,落实消毒措施。倡导老人养成经常洗手的好习惯。
留意身体症状:老人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可疑症状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自我隔离,避免与其他人员近距离接触。
2.由医护人员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评估,视病情状况送至医疗机构就诊,送医途中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3.曾与可疑症状者在无有效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密切接触,应立即登记,并进行医学观察。
4.疫情期间尽量避免聚会、聚餐等群体性活动,不安排集中用餐。
相关链接
公众应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1.尽量减少外出活动:避免前往疾病流行地区、减少走亲访友和聚餐、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
2.个人防护和手卫生:建议外出佩戴口罩、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用物品和部位;咳嗽打喷嚏后、触碰公共物品后、回家后、准备食物前中后期、上厕所后、处理动物粪便后等,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规范洗手,或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
3.健康监测与就医: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包括测量体温、留意身体不适症状等;若出现可疑症状,主动戴上口罩并及时就近就医(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精神稍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慌、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就诊时配合医务人员;
4.保持良好卫生和健康习惯:居室勤开窗,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等,打喷嚏和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并及时清理纸巾和洗手,保持居家卫生,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桶内,注意营养,适度运动,不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尽量避免前往售卖活体动物的市场,家庭备置体温计、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家庭消毒物品等物资。
(本版编辑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