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1 甘肃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疫情防控在一线】

做好自我调节 缓解焦虑情绪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睿君

疫情期间,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如何控制和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针对这些问题,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心理危机干预科心理治疗师李转雄开出了一剂“心灵良药”。

“疫情影响下,不少人出现了愤怒和怀疑情绪,这是一种疫情下的应激反应。”李转雄说,首先应该认识到,面对疫情造成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感时,产生负面情绪是非常正常的,大家不需要因此感到自责或觉得自己心理素质差。

“我们要允许自己出现负面情绪并接纳这些负面情绪。在负面情绪出现后,应进行心理上的自我引导和积极暗示。”李转雄举例说,比如“以前忙于工作没时间管孩子,现在孩子也在家上网课,增加了陪孩子的时间”“虽然不能去单位上班只能居家办公,但减少了上班来回的通勤时间,可以利用省出的时间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就可以慢慢静下心来将关注点从外面收回到家里,多去感受与家人孩子待在一起时的安全感,进而缓解焦躁不安的情绪。

李转雄介绍,有研究显示:重大社会事件对社会成员的影响将会通过家庭结构作用于家庭系统内部的其他成员,家庭系统又会对社会事件的影响产生反馈。个体通过与家庭成员互动将疫情压力信息在家庭系统内部传递,可能产生两种效应:

压力放大效应。这样的家庭结构往往呈现僵化、疏离的特点,个体的压力在家庭内部得不到其他成员的理解和支持,反而形成新的人际压力,进而爆发冲突,让家庭处于一种压抑、忧愁的氛围中。

压力递减效应。这样的家庭结构呈现的是既能允许家庭成员独立,又能支持和理解彼此,家庭的边界清晰。家庭成员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共同合作应对,形成较强的凝聚力,即家庭具有较高的复原力和弹性。

李转雄建议,与家人长期待在一起的时候,家庭应成为每个人心理抗疫的加油站。大家可以通过多与家人交流,相互鼓励、相互安慰、相互陪伴,沟通感情,让焦虑情绪得以表达和管理,激活已有的资源促进自我效能感和家庭的效能感,在不确定中找到确定感,为彼此注入希望,促进希望。

“面临生活节奏被打乱,内心一直处于不稳定感的状态时,我们就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整理一下心情,把精力放在可以控制的事情上,也可做一些很久以来想做却没有做的事情。” 李转雄举例说,可以打扫屋子保持房间整洁,也可以学做一道新菜,或是和多年未见的朋友视频聊天等。

李转雄说,虽然居家生活活动范围受限,但始终要积极地看待生活,尽可能维持规律的作息,按照自己舒适的节奏生活,让自己回到正常的生活轨迹。她总结道,定下心来,树立信心、加强协调感、找回内在的控制感、种植希望、发展心理韧性是每个人应对疫情常态化生活的最根本策略。

--> 2022-11-03 【疫情防控在一线】 2 2 甘肃日报 c48297.html 1 做好自我调节 缓解焦虑情绪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