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谢晓玲
“我国贵金属资源仅占全球的0.39%,而90%的贵金属又存在于废矿渣里。我和我的团队所要做的,就是从堆积如山的矿渣里,把百分之一左右的‘宝贝’提取出来。”潘从明说。
有着20年党龄的潘从明,是金川集团铜业有限公司提纯工序工序长。从业26年来,他始终扎根贵金属生产一线,刻苦钻研,埋头创新,炼就“点石成金”的“绝技、绝活”,从一名默默无闻的普通工人,成长为“全国劳模”“大国工匠”“陇人骄子”,走过了不平凡的奋斗之路,为推动我国贵金属冶金技术向高、精、尖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我们提取的铂族贵金属,被称为工业维生素。天宫升空,蛟龙下海,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这一个个大国重器,一旦缺少了贵金属,都将无从谈起。”
潘从明所说的铂族贵金属因其特有的导电、延展等性能,被用在导弹、卫星等装备和产品的核心装置上,是稀有的战略性新型材料。
1958年,沉睡了亿万年的金川镍矿被新中国地质工作者的探矿锤掀开了神秘面纱,祖国镍都的第一代创业者怀揣产业报国梦想,克服艰难困苦,在茫茫戈壁上开启了我国镍钴工业发展的新篇章。
作为采、选、冶配套的大型有色冶金企业,金川集团公司拥有丰富的镍钴铂族矿藏资源,是全球唯一能够同时生产8种贵金属产品的企业。
“矿石提取镍金属之后的废渣中有20多种金属元素,各种铂族贵金属就伴生在里面。如果没有一套国际领先的提纯工艺和精炼技术,铂族贵金属只能和镍矿废渣一起被当作工业废料遗弃。”潘从明说。
为了改进贵金属冶炼提取工艺,潘从明啃下了120多本专业书籍,记下了3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并围绕与之相关的800多个化学方程式不断地创新突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数万次的反复试验,潘从明发现,从废渣变成液体,从液体变成贵金属,每一种贵金属提取要经过20多道工序,有200多个技术控制指标。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控制指标都会让液体产生不同的色彩变化。
细心的潘从明捕捉到了这个细微的变化,并以此判断贵金属纯度和精炼次数,研发出了一套稳定可靠、经济环保的新型贵金属提取工艺,冶炼提取次数比过去缩减了一半,颠覆了沿用30多年的传统工艺。他也因此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大国工匠”栏目。
此后,潘从明带领他的团队持续攻关一个又一个生产技术难题,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9项,完成各类创新项目228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31项,在核心期刊发表科技论文21篇,出版论著1部。
2020年1月,他负责的“镍阳极泥中铂钯铑铱绿色高效提取技术”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是全省目前唯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工人农民组”的获奖项目,潘从明也成为西北五省区首位获此殊荣的一线工人。
“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我内心无比激动,同时也颇感压力。”潘从明说,“我渴望有机会能够把近年来一线产业工人的收获、想法、期盼带到大会上去,为贵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助力航天航空、精密电子产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