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1 甘肃日报社出版






        

新中国甘肃工业的发展历程(下)

甘肃省制造的首台盾构机“黄河1号”,盾构机实现“甘肃造”。

甘肃金昌紫金云大数据产业园。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供图

位于庆阳市的长庆油田华H60双机组钻井现场。(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敦煌10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电站。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姜百文

刘正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业在甘肃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和支柱地位逐步确立,同时甘肃成为西部重要的工业核心区和能源原材料基地。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甘肃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全面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深入实施强工业行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振兴腾飞,迈向全新发展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工业企业改革有序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甘肃工业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省委、省政府深入推行企业改革,一方面确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走出困境,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另一方面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同时,积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业强省战略,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甘肃工业步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轨道。

推行企业改革。对工业企业实行放权让利、利改税、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颁布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等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赋予工业企业在权、责、利方面的经营自主权,工业经济的运行机制逐步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工业企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进入全面振兴、稳定协调发展的新阶段。1979年9月,开始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工作,让企业回归市场经济主体,确定35户国有工业企业为试点单位。1982年,企业放权改革全面展开,利润分成实施力度加大,初步改革企业领导体制,通过积极推行多种形式经济责任制,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逐步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有一定的自主权和可支配的财力,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2000年至2004年,原中央和中央部门管理的部分公司下放甘肃省管理,原省属国有部分工业企业下放市州管理。同时推进股份制改革,实行股份制的企业均成立董事会,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1998年至2000年,全省125家企业实现改组改制,改制面达到68%。到2010年,纯国有企业比重由2000年的53.98%下降到23.18%,而股份制企业比重由2000年的1.46%提高到70.36%。对工业国企开展“抓大放小”改革,先后组建16户大型骨干企业集团,兼并企业73户,重组资产252.4亿元,至2012年,甘肃省列入国家政策性破产的146家国有企业有144家完成破产,共涉及资产总额190.53亿元,负债总额323.77亿元,涉及人员均通过各种渠道得到妥善安置。许多军工企业在这一时期走上“军转民”道路,其中国营长风机器厂先后成立了“甘肃省长风洗衣机联合开发公司”“长风家电总公司”“长风电器集团公司”,相继开发生产了双桶洗衣机、电视机、电冰箱三大系列民用产品。形成了年产80万台洗衣机、10万台电冰箱、15万台电视机的规模。家电产品远销法国、意大利、科威特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跻身国内电子先进行列,企业上缴利润为原投资的12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一时期的企业改革使甘肃省一批工业企业脱胎换骨,市场份额逐年扩大,生产经营状况日益改观,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带动甘肃工业稳步向前发展。到2011年,全省工业增加值达到2071.3亿元,是1978年34.66亿元的59倍多,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41.23亿元。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把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推进全省产业结构升级的突出地位,启动并实施新能源和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营造良好环境,持续推动新兴产业培育。1997年,国电龙源集团甘肃洁源风电有限公司在酒泉玉门投资建设甘肃省第一座大型三十里井子示范风电场,安装4台单机容量300千瓦的风机,成为甘肃省开发建设投产最早的第一座大型示范风电场,从此拉开了全省新能源开发建设的序幕。2006年,立足省内丰富的风光资源,省委提出了“建设河西风电走廊,打造西部陆上三峡”的战略构想。截至2012年底,甘肃省发电装机容量达2957.87万千瓦。2010年,全省风光电装备制造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88.69亿元,占全省装备制造业的78.81%,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迅速成为甘肃装备制造业的主力军。金昌围绕镍形成的有色金属、化工、新材料等八大产业体系和有色金属、硫化工、磷化工、氯碱化工、煤化工、氟化工等循环经济产业链,资源利用率不断提升,相继带动外围产业发展,使经济增长与保护环境融为一体。2012年,甘肃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8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9.5%。

实施工业强省战略。2001年底,省委、省政府提出工业强省战略,成为新时期甘肃工业腾飞的新起点。重点实施“三大工程”:其一是实施发展大企业、大集团的“双十工程”,打造甘肃工业的“支柱板块”。按照主业突出、有核心技术、有知名品牌、有市场份额的要求,重点培育10个营业收入达到和超过50亿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和10个营业收入超过5亿元、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占50%以上、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大企业。其二是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211工程”:即自2002年起,每年筹资100亿元,重点扶持20个左右的高新技术项目,每年新增销售收入150亿元,使其生产装备和技术工艺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其三是重点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非国有经济的“千户百强”工程,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通过10项鼓励政策,采取多种形式,力争在“十五”期间造就1000户利税在100万元以上的中小企业和100户高新技术产品销售占50%以上的科技企业。石化、有色、电力、冶金、食品、机械和煤炭工业一直被列为甘肃的主要支柱产业,2012年,这7大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的90.89%,石油化工、电力和有色冶金已经成为甘肃工业集中度最高的行业。与此同时,工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支柱产业之间趋向均衡发展。

随着企业改革的稳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甘肃工业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高逐步转型,技术水平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显著增强,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强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成为带动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全省工业产业体系不断优化完善,工业强省进入现代化发展新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加快改造传统产业,推动创新要素汇聚,激发实体经济活力,在盘活老工业基地存量的基础上,全面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形成了更具竞争力的产业格局。基于甘肃能源、资源禀赋优势和工业基础条件,抢抓新能源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确定工业强省、产业兴省,坚持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传统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较高增速,工业结构持续优化,企业创新活力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全省工业经济量增长、质提升,韧性不断增强。2021年,全年工业增速8.9%,位列全国第17位,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

深化国企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国企改革主要以分类改革为前提,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突破口,继续推进相关各项改革。2014年,“甘肃国资国企改革23条”出台,制定修订了21项配套制度,初步完成省属监管企业的功能分类,探索推进分类监管。同时,制定省直部门管理企业改制脱钩方案,并初步试点。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28个配套文件。甘肃在做好国企改革“1+28”政策体系落实落地的基础上,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为契机,于2020年出台《甘肃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聚焦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抓好国企改革专项工程、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等方面,重点对33户省属监管一级企业进行三年的深化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企业发展活力动力持续激发,甘肃省属企业2021年工业总产值3209.95亿元、营业收入8019.23亿元、利润总额180.49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重塑传统产业。2019年,省政府出台《甘肃省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9-2022)》,在对产业结构和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石化、冶金、有色金属、煤炭、建材以及火力发电、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物流等传统产业进行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对传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以延链补链为重点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1+N+X”专项行动、产业链链长链主制和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加大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力度,强力推进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改造,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和电池材料生产基地。2020年以来共实施“三化”改造项目320个、完成投资200亿元,传统优势产业活力不断增强。建成兰州石化甲乙酮、顺酐、丙烯酸及酯,金川公司超细镍粉、中铝西北铝加工分公司5万吨铝箔等项目,实施金川公司铜镍合金、西北铝20万吨板带以及兰州石化5万吨丁胰橡胶、碳五综合利用等项目。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不断优化能源资源配置,努力构建多元能源安全供应体系,2014年以来甘肃省新开工煤矿14处、新增先进产能1040万吨/年,全省发电总装机容量由2014年7月的3726.5万千瓦提高到2021年底的6152.4万千瓦。金川公司推动镍钴产品向新能源电池材料转型,发展电池级硫酸镍、镍钴锰三元前驱体、三元正极材料、锂电铜箔,推进与恒大新能源合作生产动力电池,同时引入金拓锂电公司正极材料及电池生产项目、北方国能锂业公司1万吨高纯度锂盐项目,带动形成金昌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链;加快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步伐,围绕石油、煤炭加工转化两个千亿元产业链,庆阳、平凉两市不断加大资源开发力度,陇东能源综合开发有序推进,建成了全国首个百万吨级页岩油开发示范区,长庆油田陇东油区2021年生产油气当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

扶持壮大新兴产业。持续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从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人才培育、技术服务、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园区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和企业动态管理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出台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和“十大生态产业”专项行动计划,设立生态产业发展基金,加大重大标志性工程实施力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21年开工建设宝武碳业10万吨负极材料、海亮集团15万吨高性能铜箔材料等重大产业项目,建成年产20亿剂重组新冠疫苗生产线,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五年前提高了7.5个、29.5个和7.7个百分点。制定出台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链的《意见》及配套政策,重点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光电基地建设,截至2022年7月底,甘肃省新能源在建项目2500万千瓦,并网装机3200万千瓦、同比增长31.7%,新能源装机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49.6%,已成为省内第一大电源,全国排名第2;新能源发电量3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7%,发电量占比28%,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产业构建的重要牵引。2021年甘肃获批建设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庆阳市启动建设枢纽节点,实施“东数西算”产业园项目,打造国家级数据中心集群。兰州新区(大数据)入选第九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数字甘肃·如意之链”区块链基础平台上线,金昌紫金云大数据中心、庆阳华为云计算服务中心等6个数据中心一期投入运营,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产业链水平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天水市11户骨干企业完成升级改造,15户企业入选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占到全省80%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4%,并入选“科创中国”试点城市。高水平建设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较十年前提高了近12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国第8位。

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我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着力构建制造业创新体系,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省扭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强力推动制造业技术装备提升、智能化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进一步提高制造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带动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随着各项制造产业政策逐步落实,制造业“两化”融合不断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建立,甘肃省制造业稳步发展,制造业竞争力明显提升,质量竞争力指数从2015年的80.3增加到2020年的82.5。“十三五”期间,制造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研发投入和产出明显增加,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共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53家,认定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22家(其中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6家);“两化”融合深入推进,深入实施“互联网+制造”行动计划,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47.8%;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建立,在工信部绿色制造示范创建中,共认定绿色工厂28家、绿色产品12种、绿色园区5家、绿色供应链示范管理企业1家,取得了显著成绩。

组织实施强工业行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省委、省政府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上提出实施强科技、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四强”行动,毫不动摇走产业兴省富民的路子,立足省情实际和现有基础,把做大做强工业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通过技术进步和模式创新,振兴老工业基地,促进工业经济迭代升级、提质增效,带动全省经济实现结构优化、良性循环。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顺应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坚持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两手齐抓,提升各级各类工业园区承载能力和发展水平,做足延链补链强链文章,在改旧育新中推动工业经济扩量提质。甘肃省制定出台了强工业行动《实施方案》及17个配套文件,明确了全省工业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下更大力气优化产业布局、落地产业项目,不断提升产业层次、扩大产业规模。相信经过未来一个时期的努力,甘肃工业的质量和效益、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将会得到大幅提升,在助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展示出更加强大的支撑力和带动力。

回顾甘肃工业发展历程,由近代薄弱的工业基础发展到今天成为国家重要原材料工业基地和能源化工基地,甘肃走出了一条从手工作坊到现代化工业,从重工业到新型工业化,从科技创新到培育工业“新动能”,从智能制造到绿色崛起的特色鲜明的工业发展之路。从“重要工业基地”到“西部工业的核心”,从“工业强省”到强工业行动,工业在甘肃国民经济发展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甘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改旧育新中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由工业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贡献甘肃力量,努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时代篇章。

(作者系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 2022-09-28 2 2 甘肃日报 c43165.html 1 新中国甘肃工业的发展历程(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