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宸江
新时代,是中国文学新的书写坐标。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历经百余年,风华正茂,青春依旧。进入新时代,中国作家聚焦时代发展,描绘人民生活,记录伟大征程,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讲述着不同以往的新时代中国故事。
八千年文脉积淀,十年砥砺创新。陇原儿女凭借智慧与毅力实现了历史性飞跃,书写了“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新时代陇原故事。它是新时代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独特风景。
镌刻时代记忆 书写人民史诗
十年来,甘肃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幸福安康。悠远深厚的历史积淀,广袤丰厚的现实土壤,为甘肃文学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甘肃作家在国家级文学奖项评选中屡获殊荣,践行着从“高原”向“高峰”的攀登。他们的创作经历了从个体情感叙事向国家、民族等宏大叙事的转变,书写了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以对传统乡土的浪漫想象为主的甘肃诗歌逐渐褪去诗人个体情感的单向抒发,自觉地转向对历史、民族与当下的观照和思考。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得者、诗人扎西才让在谈到自己的创作转变时称,他摒弃了以前过于自我的抒情方式……试图写出主人公在历史长河中或隐或显的倔强身影,捕捉他们在社会变革进程中在观念、精神、意志等方面的变化,呈现他们在国家惠民政策的照耀下通过自身努力改善生活状况的事实。裕固族诗人妥清德获得了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组委会给出这样的评价:“妥清德的《风中捡拾的草叶与月光》苍茫而悠远,以丰富的想象,回望裕固族人心中的草原,在历史与现实的相互映照中,表达民族的忧思与梦想。”
甘肃获奖的许多小说作品也经历了同样的蜕变。2013年,作家叶舟在《天涯》杂志发表了短篇小说《我的帐篷里有平安》,次年这篇作品获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与他以往的小说作品不同,这篇小说没有都市生活的挣扎与困境,而是书写个体生命的救赎和对人类共同情感爱与宽容的歌颂。2019年,叶舟的长篇小说《敦煌本纪》获得茅盾文学奖提名。这部作品以四大文明交汇地敦煌为创作的地理坐标,以一群充满血性担当与报国理想的少年为作品主人公,叶舟试图找回“少年中国”的精神气象。《敦煌本纪》以三个家族的恩怨为中心,以沙洲人的日常生活为图景,描摹了一座充满烟火气的敦煌城。作家通过复杂宏大的家族故事为敦煌建构起一个独属于它的传奇史诗,使这座在历史中饱含文化符号特征的“地理之城”,成为一座真正承载生命流动与血脉奔涌的鲜活的“精神之城”。今年7月,叶舟即将问世的新作《凉州十八拍》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这是中国作家协会旨在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这部作品以千里河西为背景,以古凉州为原点,是叶舟聚焦河西走廊人文历史的又一部壮阔史诗。
以青春之我见 诠释奋进中国
新时代文学之新,不仅体现在文学内容上,也体现在文学形态上。以新内容、新技术为核心的网络文学已成为过去十年最具影响力的文学新形态。甘肃网络文学异军突起,是扩大甘肃文学影响力的有生力量。截至2022年9月,甘肃网络文学从业者已突破6000人,网络作家队伍以青年作者为主,而且绝大多数是兼职作家,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一定程度的专业背景为其创作提供了素材基础。
甘肃网络文学不仅创作人员众多、作品题材丰富,而且精品佳作不断。网络作家孑与2的《唐砖》和志鸟村的《大医凌然》被国家图书馆永久典藏。胡说的《扎西德勒》和白马出凉州的《腾格里的记忆》分别获得“第一届七猫中文网现实题材征文大赛”最高奖和分类二等奖。胡说的《山根》、王熠的《千年飞天舞》、屈琪的《万里敦煌道》获“中国作协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资助。这些作品有的向历史深处问寻,以当代人的立场和思想展开想象,为真实历史建构了不同的叙事空间;有的作品关注行业热点,发挥知识考古精神,将不为人知的行业故事以符合当下网络文学读者审美的方式重构、讲述;有的聚焦新时代主题,将改革开放、脱贫攻坚、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作为故事背景,用凝聚新时代青年改革创新精神的奋斗故事、创业故事、奉献故事,诠释奋进中国。
2019年底,甘肃省网络作家协会成立。之后,甘肃多个市州相继成立网络作家协会,形成了规范、立体的组织体系。2021年6月,甘肃省作家协会与甘肃省网络作家协会共同策划了“讲好红色故事,庆祝建党百年——首届红色题材网络小说征文大赛”。本次大赛不仅囊括优秀作品评选、网络文学论坛等多项活动,还进行了网文平台与文学媒体的战略签约,实现了甘肃网络文学从理论研究到创作实践再到传播推介的全流程布局,是甘肃文学创新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繁荣文学创作 礼赞陇原巨变
策划主题创作,礼赞陇原巨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甘肃省委宣传部指导下,在甘肃省文联领导下,甘肃省作家协会积极组织作家投入甘肃成就主题创作,做好陇原巨变忠实的记录者与歌咏者。报告文学作为一种以在场性、真实性为主要特点的非虚构写作,在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到2021年,甘肃省作家协会围绕脱贫攻坚,先后组织60余位作家深入我省脱贫攻坚一线进行采风创作,推出了近百篇主题鲜明、形式多样、情感饱满的文学佳作,部分作品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甘肃日报》等主流报刊发表,《飞天》文学月刊集中两期进行推介。2021年,采访成果凝结为《滚石上山——散点透视陇上脱贫攻坚》《小康路上的凝视——甘肃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作品集》两部图书,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作为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甘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涌现出一批典型人物、典型事迹。作家李学辉、杨先创作的报告文学《筑梦八步沙》,作家陈玉福创作的纪实文学《治沙愚公》都讲述了“时代楷模”、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矢志不渝保卫家园、用当代愚公精神在腾格里沙漠筑起绿色生态屏障的动人故事。高凯报告文学《战石油》以生动的笔触讲述了长庆油田半个世纪的改革创新、奋进发展,改革的阵痛伴随着企业的腾飞,让传统石油工人在新时代看到新希望。甘肃成就不仅吸引省内作家参与文学创作,也吸引多位外省作家投身文学创作。吉林作家任林举撰写的报告文学《躬身》聚焦甘南干部群众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五无甘南”建设,讲述了甘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生态故事。挂职于临潭县冶力关镇的作家陈涛先后创作了《山中岁月》《在群山之间》,他以外来者的亲身经历,用文字真实记录了陇原儿女为脱贫攻坚所付出的艰辛与不易。甘肃籍作家秦岭创作的报告文学《高高的元古堆》,记录了定西市在历史和时代交叉点上精彩蝶变的故事,这部作品由中国作家协会向海外推广,成为向世界讲述新时代中国故事的代表作品。
紧抓节点创作,搭建展示平台。甘肃省作家协会围绕重大时间节点,通过组织作家采风、征文大赛等活动,带领作家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引导创作具有时代感的文学精品。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甘肃省作家协会组织省内外著名作家深入甘肃红色圣地,进行采风创作,同时邀请省内外多家知名媒体进行跟踪报道,不仅提升了活动影响力,也为宣传推荐甘肃文化资源做出了有益尝试。此外,不同主题、多种形式的征文大赛,既调动了作家创作积极性,又为优秀作品搭建了展示平台。
培养作家队伍,打造文学陇军。作为“文学工作者之家”,甘肃省作家协会充分发挥服务意识,积极投入甘肃作家培养、作品扶持、精品推介工作。近年来,甘肃省作家协会依托平台优势,组织作家参与各种形式的专业培训。2019年底,由鲁迅文学院主办,甘肃省作家协会、兰州大学文学院承办的“鲁迅文学院甘肃中青年作家文学创作培训班”,从思想上、创作上提升甘肃作家专业素养。为培养后备力量,“文学进校园”活动持续展开,夯实文学陇军的人才基础。为打造甘肃文学精品,甘肃省作家协会一方面从外部寻求帮助,通过中国作家协会系列文学扶持项目,资助我省作家精品创作;一方面从内部进行突破,启动“新时代陇原巨变”文学创作计划,带领作家创作新时代文学精品。十年间,累计从敦煌文艺奖、黄河文学奖和少数民族文学奖征集的数千件参评作品中,评选出获奖精品百余部。此外,甘肃省作家协会还通过跨省、跨地区、跨国家的文学研讨、交流、出版活动等推动甘肃文学走出去。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甘肃文学工作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用文字倾情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的陇原故事。
(作者系甘肃省网络作家协会理事,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