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郁 婕 魏雅斐
陇原大地上,众多形态各异、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如群星闪烁,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被誉为“活着的文物、有生命的历史”。
怀着对珍贵农耕文明遗产的景仰,兰州大学文化行者团队组建的9支传统村落“活化”志愿服务队,近10年来奔走于兰州市西固区河口镇河口村、榆中县青城镇、文县哈南村等传统村落,从古老民居、非遗传承、乡风民俗、历史故事中溯源历史、探寻根脉,携手“讲好古村故事、营造乡村新社区、延续乡土创造力”。
灯影婆娑 古韵悠长
一个夏日的清晨,阳光照进河口村21号小巷,洒在文化行者团队的每一位志愿者身上。这里是位于兰州市西固区河口镇河口村的古民居建筑群,在河口村文化站站长张伟的带领下,志愿者们兴趣盎然地参观古村落“前殿后院”的典型建筑,并由此开启了对河口传统村落文化的“寻访”活动。
河口是古“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交汇延伸的要冲之地,其历史渊源可以归纳为“源于汉、起于唐、成于明、兴于清”。2012年,河口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也正是在这一年,第一批兰州大学文化行者团队的志愿者走进这里的古渡口遗址,开展以“河口古渡·文化小巷”为主题的一系列创意活动。
“河口村古民居建筑群原貌保持较好。走在河口村的小巷子里,到处都能感受到当地淳朴的民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志愿者杨雪琴说。
随着历史的变迁,古渡口的功能已不复存在,然而宁静的村街小巷、精致的木雕建筑、黄河岸边的古渡口始终铭刻着西部厚重的历史对白,承载着一代代劳动人民的动人故事,孕育了流传至今的珍贵非遗文化。
夜晚,华灯初上,一盏盏古纱灯点亮传统村落,古韵悠长。在河口村,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纱灯的习俗保留至今。
河口的传统纱灯大多制作于19世纪晚期,灯笼四面绘有《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等中华传统古典名著内容,还有“刘秀和枣树”等河口本地流传的民间故事。
“传统的纱灯是羊油灯。点亮之后,在晚风吹拂下,灯影闪烁,画面上的人物在灯光衬托下,便有了灵动之态。”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纱灯传承人张振祥说,“纱灯集木工、雕工、漆工和绘画艺术为一体,经过加工成型、油漆绘画等工艺制作而成。其中,光是绘画部分就包括了帐纱、描稿、上胶、描线、打底色、染色和整理等步骤。”
为了重温古纱灯之美,“黄河古渡·河口人家”文化实践团队与村民们一起,举办了以“花灯之趣”为名的河口村古纱灯宣传和制作活动,从了解古纱灯的故事到亲手制作古纱灯,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村里的孩子、来访的游客及至团队的志愿者们真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河口的这段时间,我们仿佛听到古城的风声水声诉说着厚重的历史。看到纱灯光芒映照下一张张充满快乐和幸福的笑脸,我们又感受到传统村落不断生长的文化新芽。”志愿者钟畅如是说。
拨弦寻英 探访根脉
作为第一批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古村,哈南村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及优良的区位优势。这个村子坐落于甘肃文县通往四川九寨沟的交通要道上,距“秦蜀锁钥”柴门关6公里,毗邻世界名胜九寨沟风景区70公里,是由陇入川的咽喉之地。
在哈南村,志愿者们仔细调查、了解每座古宅所蕴含的文化故事,渐渐地,在他们的心目中,这些古建筑不再仅仅是一座房子、一个景点,而是成为一个个承载着文化记忆的载体。
几百年前,哈南村祖先为平息叛乱调入此地。为了鼓励后人秉承“尽忠报国”“忠勇传家”的精神,先祖们制定规矩:为国效忠的功臣和所做业绩,都要在族谱中得到记录,让子孙牢记、学习。志愿者们通过深入走访调查,深度挖掘哈南村家风家训文化,寻觅哈南村传统家风家训的文化根性。
“我们的活动事实上可以总结为‘拨弦寻英’,以拨琵琶之弦,去寻觅他们忠勇传家的故事。”哈南村独特的民俗文化、粗犷的“北派”琵琶弹唱和“夜春观”社火表演至今依然令人着迷。
在哈南村,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编写哈南寨乡土志“哈南寨考”,走访村落中的家庭,搜集感人至深的故事,并连续3年拍摄纪录片、编写新曲。
风起古村 乡愁絮絮
榆中县青城古镇历史悠久,地理条件优越,历代文人墨客荟萃,商贾云集,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迹和历史文化遗产。
到目前为止,兰州大学文化行者团队已经在青城开展了7次相关活动。为传承青城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志愿者们实施了“传统村落+社区艺术展示”金点子,开展了“古村小导游”“古村音乐会”两项活动。“为青城代言·我是古村小导游”活动中,当地的孩子们详细了解自己身边的文化、故事、传承,以“自己是青城人”讲述青城古镇的文化遗产、建筑风格以及风土人情,在潜移默化中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记者了解到,我省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共有54个,着眼于传统村落、优秀文化、特色风貌的保护与“活化”,不仅要回答“为什么保护”“如何保护”的问题,更要回答“为谁保护”“谁来保护”的问题。
2022年5月,兰州大学文化行者团队实施的“甘肃省典型传统村落活化与乡村旅游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份优秀的答卷,并入选2021年度“春雨工程”全国示范性志愿服务项目。10年来,兰州大学文化行者团队策划了一系列“传统村落+”的“金点子”,开展了“传统村落+社区艺术展示”“传统村落+儿童教育”“传统村落+家风家训、乡规民约、家谱族谱村谱的挖掘和保护”“传统村落+旅游宣传”等主题活动,具体做法包括为孩子们开办文化课堂;收集整理传统村落的家风、家训,乡规民约,家谱族谱村谱等;协助当地村民运营文化旅游公众号,开展传统村落文化创意设计等。
回望历史的尘烟,文化遗产弥足珍贵,面对时代的呼唤,文脉传承历久弥新。青年的热情,老人的留恋,孩子的向往……正在化作春雨滴滴,留住乡愁,点亮梦想。
(本文配图由兰州大学文化行者团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