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1 甘肃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长城精神生生不息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俊勇

2019年8月2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嘉峪关关城,察看关隘、建筑布局和山川形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人们提起中国,就会想起万里长城;提起中华文明,也会想起万里长城。长城、长江、黄河等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近年来,嘉峪关市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文物遗产保护、基础文化研究为抓手,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保护工作,勇担祖业传承、事业发展和产业创新重任,深入推进长城保护事业蓬勃发展。

祖业传承 保护长城文化

嘉峪关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也是明长城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

“以前对长城的保护,注重于长城的外貌,现在更加关注长城的生存环境,只有周边环境良好了,长城才能更好地屹立华夏大地。”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长城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张斌说。

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高度重视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先后与兰州大学、天津大学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合作,旨在深入研究土遗址和木结构建筑本体的赋存环境、本体病害的病因和发育机理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与高校积极对接,将研究成果运用于长城保护中,为长城保护寻根问源,对嘉峪关关城及野外夯土长城进行有效的监测,也为院内培育了一批‘传帮带’的专业技术人才。”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胡文平说。

“文物保护修缮不是一劳永逸的,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需要在预防性保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靠无人机、激光扫描等科技手段,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地开展长城的日常保养维护,真正做到让长城‘延年益寿’,使文物所蕴含的价值真实性和完整性得到永久延续。”胡文平说,嘉峪关一代代文物保护工作者正在接续努力,让长城更好地屹立天地间。

多措并举 挖掘长城文化

长城作为人类文明标志、世界文化遗产,不但有着很强的军事防御思想,还有着建筑艺术价值。

嘉峪关市不断挖掘研究长城的建筑设计、工程地形、修筑方式、设计思想,以及长城文化在促进民族融合、加强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传承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守望和平、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

“为了更好地挖掘长城文化,嘉峪关市积极搭建以监测中心为核心的文保科研平台、以嘉峪关长城博物馆为中心的文化创意平台、以下设各研究所为中心的基础文化研究平台,逐步形成文物保护、文化产业、基础研究‘三位一体’总布局。丰富完善‘1+5’梯次帮带能力素质大提升工作机制,积极采取‘学术带头人+学术团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项目课题引领带动文物研究、遗产监测、土遗址保护等方面人才队伍的建设,着力提升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的整体水平。”胡文平说。

以历史变迁为脉络,以文明融合发展为主线,嘉峪关市还编辑出版地方历史文化精品读物和对外宣传文本《嘉峪关文化丛书》,全面展示嘉峪关人文历史地理风貌。(转3版)

--> 2022-06-28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1 1 甘肃日报 content_4672.html 1 长城精神生生不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