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含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纵观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发展历史,人民观始终是我党建党和执政的根本宗旨,贯穿于各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人民服务观。人民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在革命年代和新中国建设时期决策重大理论、政策和战略的基本出发点。1945年,毛泽东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的《1945年的任务》一文中明确指出:“我们的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又进一步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从此,“为人民服务”成为全党的行动指针。此后,毛泽东还在多个场合题写过“为人民服务”。毛泽东的人民观不仅体现在推进中国革命,必须依靠人民群众,武装人民群众,发动人民战争,体现在党中央决策革命和建设重大决策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人民这个中心问题,还体现在新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许多重要方面,比如,土地改革,减租减息,自力更生,互通商贸,公私合营,繁荣市场,保障供给,搞活经济、城乡协调等方面。
人民利益观。1978年以来,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将人民观贯彻于改革开放思想的各个方面。比如,邓小平明确提出,识别和判断一个政党的性质和作用,归根到底是看它代表什么人的利益,为什么人服务。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最终目标,党结合各个时期特殊的形势、任务,制定出各个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使党既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也代表最广大人民的现实利益和具体利益。邓小平的人民观的突出特点是必须保证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的实现,这主要表现在:一是体制改革是保障人民利益的前提条件,理顺制度和体制关系,可以为人民观的实现提供先进的制度保证;二是必须充分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投资积极性,特别是要发挥民营经济对市场的充实作用;三是向世界开放,向大国开放,向世界500强企业开放,是繁荣中国投资和振兴产业的主要举措;四是必须把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和养老保障作为解决人民需要变化的主要政策。
人民权利观。相对于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从江泽民同志到胡锦涛同志,其人民观特别注重强调人民群众权利的实现,更加注重在制度建设上考虑人民权利保证机制的建设。比如,江泽民同志就曾经说过,保障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基点,也是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根本途径。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的制度建设,重点围绕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健全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各项公开办事制度,改进工作机制,依靠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从党的十四大到党的十七大期间,为了保障人民权利观的实现,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任职公示制度、领导干部履职制度、领导干部离职审计制度、民主管理制度、村民自治制度、少数民族地区自治制度、政务公开制度、人大委员下基层制度等。
人民中心观。人民主体思想是贯穿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报告的一条红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都全面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了人民主体思想理论与实践、实践主体与利益主体、价值形态与科学形态的有机统一。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比如,“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绩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民群众在脱贫、教育、就业、收入、基本保障、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方面的状况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科学性和先进性。
作者为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