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1年07月19日
第05版:综合

金银花种出智慧“范儿”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崔银辉 通讯员 田倩倩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全县金银花种植基地的分布图。这是我们的监测节点,金银花种植的关键指标,有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叶面温度等,现在看到的各项指标处于绿色区间,表示适宜金银花生长。比如,在姚川村的种植基地,如果土壤湿度比较低,就会发一条警报消息到我们手机上,管理员能够及时通过这些数据来进行田间管理。”近日,在通渭县李家店乡姚川村金银花标准化种植基地,甘肃中安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方赞潘介绍了全县金银花数字农业系统的智能化应用过程。

方赞潘说,通渭县金银花标准化种植基地智慧农业示范工程包括种植基地智能监测系统、可视化视频监控系统、百亩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三个子系统,将物联网无线传输技术应用于种植基地日常管理,实现了金银花种植、管理、销售等各产业链的可追踪、数字化、标准化、精准化。

“选择灌溉区域,点击开始就可以进行自动浇灌。”现场技术人员介绍,在百亩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的应用过程中,水肥相融后采用滴灌、喷灌技术,均匀、定时、定量喷洒在作物发育生长区域,实现自动化操作,这不仅可以做到省工省地省心、增产增收增效,还可以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李家店乡作为全县推广种植金银花最早的乡镇之一,在田间管理上持续探索新模式。从藤蔓拖地到1.3米长的金银花辅助杆再到采用水泥桩加篱架吊蔓式铁丝的方式,管理模式从粗放式逐渐过渡到精细化。

科技助力金银花生产,改变了当地群众的种植方式,给他们带来更多效益。李家店乡扶贫工作站站长李有福说:“从去年开始,实验种植了半亩篱架吊蔓型金银花,它的产量在原来的基础上能增加三至四倍。同时方便群众进行田间管理,从以前的弯着腰采花,到现在可以站直身子采花,采摘更加方便。今年全乡开始推广改造,目前改造了36亩,下一步将以基地为核心,对所有的种植地块进行改造。”

版权声明

《甘肃日报》(数字报)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每日甘肃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甘肃日报》(数字报)所登载、发布的原创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021-07-19 1 1 甘肃日报 c260432.html 1 金银花种出智慧“范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