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1年04月12日
第02版:要闻

“板凳会议”作用大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伏润之

4月2日一大早,天祝县公安局打柴沟派出所所长狄世俊和同事再次来到辖区群众潘某家里,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回访。原来,今年春节刚过,潘某与妻子发生矛盾,辖区民警花了20多天时间,一趟趟上门沟通,一次次开导纾解,最终圆满地化解了矛盾。

这种根植于基层的调解方式,被形象地称为“板凳会议”。

打柴沟镇常住人口1.6万,派出所民警在矛盾纠纷摸排化解中发现,当地家庭矛盾及婚恋纠纷尤为突出。今年以来,已经调处化解矛盾纠纷7起,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

预防为主,准确掌握社情民意

3月2日下午,打柴沟派出所治安户长微信群中上报了一条家庭矛盾的线索信息,正在附近入户走访的民警马成彪、舒春阳立即赶往信息所报的家庭了解情况。

一进门就碰了一鼻子灰。马成彪回忆,由于妻子陈某情绪不好,误以为民警是自己丈夫潘某请来的“说客”,不愿交流。从陈某的只言片语中民警们判断,这是一起因沟通不畅引发的家庭小纠纷,陈某很明显在气头上,产生了离婚的念头。

民警们即刻来到丈夫潘某的住所了解情况,谁知潘某也一肚子委屈,情绪非常激动。“矛盾纠纷看似不大,一旦发酵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狄世俊说,“板凳会议”瞄准的就是基层“不起眼”的小事。

事虽小,却难调解。民警们联合镇村干部一次又一次上门交流,潘某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如何解决?潘某要求民警代表自己把媳妇从娘家“带回来”。

强制手段肯定行不通。之后的日子里,民警们常常两头跑,设身处地为双方谈人情、讲道理、举实例、讲法律,不厌其烦地化解双方的“怨气”。潘某在民警的劝说下主动上门给妻子及岳父岳母道歉,并积极看望住院的岳母,与妻子的关系也悄然好转。时机成熟后,派出所教导员刘志鹏带领民警向两家老人发动“攻势”,与他们促膝长谈。终于,老人的心结也打开了。

3月25日,矛盾化解的潘某夫妇主动来到派出所感谢民警。

记者近日见到潘某时,他正谋划今年种30亩高原夏菜,铆足劲好好过日子。

阵地前移,调解“走心”

从“灭火”向“防火”转变,从程序化调解向“板凳炕头”拉家常转变,是打柴沟派出所化解矛盾纠纷的尝试,也是天祝县基层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与探索。

马成彪告诉记者,农村基层矛盾纠纷化解过程中,时常会遇到因“难为情”而口头化解的情况,“时过境迁,一些矛盾非但没能化解,反而愈演愈烈。”

“板凳会议”的魅力在于,民警充分考虑矛盾双方的实际情况,不选择给当事人带来紧张情绪的派出所作为调解地点,而是联合各方力量走进当事人家里,用时间和真情将矛盾彻底消除。

狄世俊举例说,程序化调解最多花一个多小时,双方签一张承诺书而已。“不把调解程序化才能真正解决矛盾根源。我们调解一次矛盾时常会用十几天时间,大家开玩笑说,‘没有一张纸,全靠嘴皮子’,但实际效果非常好。”

同样是今年3月份,打柴沟镇一对即将外出打工的夫妻发生矛盾,双方亲属情绪非常激动。派出所民警得知情况后,立即来到当事人家里进行矛盾调解。“一直持续到夜里12点,大家的气才消。”马成彪说,哪怕调解效果不理想,也有后招,事后回访是他们矛盾纠纷调解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几天我们不断通过电话回访得知,闹矛盾的夫妻已经和好,现在正在西藏打工。每次听到这样的消息,我们心里都非常自豪。”

2021-04-12 1 1 甘肃日报 c245103.html 1 “板凳会议”作用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