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俊勇
嘉峪关市把城市基层党建作为“一号课题”,以全域理念抓党建,从细处着眼、向实处发力,打造上下衔接、左右联动的城市基层党建共同体,形成了实践逻辑清晰、实践效果鲜明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体系。
党建品牌联创
在优化资源配置中提升推动力
嘉峪关市坚持市级统领、上下联动,以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为目标,以“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为思路,健全完善抓基层党建责任体系、制度体系和保障体系,不断激发党组织统筹区域发展能力和内生动力。
全域布局、一体推进,构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先后制定印发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实施意见和推进方案,深入开展“互联共转”“红色物业”“社区管家”行动,形成城市基层党建“三部曲”。制定街道社区职责、轮值主席职责、小微权力、社区下沉事项4项减负清单和1项在职党员社区志愿服务的全面推动机制,构建起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健全城市考核评价和督查机制,定期召开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会、推进会,从市级层面强化制度建设、加强资源统筹、推动解决问题。
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推进街道赋权减负、工作提质增效。坚持把推进街道社区管理机制改革摆在首要位置,成立推进街道赋能扩权减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街道12项职责5项权力,全面清理规范社区工作机构和加挂的牌子,将200余项下沉事项清理精简为80余项,推动街道社区聚焦主责主业,高效运转。将26类78项社会治理服务职能优化下沉到社区,一窗综合受理163项行政许可事项、44项便民服务事项和123项“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事项,推动社区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进网格、访民情、解民忧中。
组织搭台、共建共享,让议事决策有温度有力量。坚持把打破行政隶属壁垒、深化条块融合作为着力点,全面开展“互联共转”行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有机联结单位、行业及各领域党组织,成立31个区域化“党建联盟”,230余名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260余家辖区单位与所在社区签订共建协议。建立“需求、资源、项目”3项清单,完善组织共建、党员共管等6项机制,通过居民下单、社区发单、辖区单位接单,为居民提供多元化服务,有效解决群众愿望诉求。一年来,共计解决各类问题600余个。
基层治理联推
在构建多元共治中凝聚向心力
嘉峪关市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主线,不断整合服务资源,创新基层治理机制,变“分散自主”为“多元共促”,变“条块分治”为“协商共治”,实现城市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健全网格体系,促进精细化治理。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为主体的“1+3社区管家”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推行“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架构模式,成立150个基层党支部,构建起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居民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配备340名社区“管家”网格员,组建60支调解小分队,每月召开1次“社区管家”联席会议,解决群众身边“关键小事”6200余件,为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两连冠”殊荣贡献力量。
打造“红色物业”,实现治理联动。社区党委联合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企业建立“红色物业联盟”,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商解决物业管理重大事项,建立健全物业企业党组织决策监督机制,不断织密党的组织体系。探索“党建+物业”模式,在59个注册物业服务企业中成立14个基层党支部,依托社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站,对11名物业企业党员进行统一管理。推行社区“两委”成员与物业企业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17个物业企业与社区签订共建协议,协商解决辖区物业服务、公共设施改造等“关键小事”800余件。
抓实报到服务,延伸服务链条。建立“双报到、双服务、双评议”在职党员到社区志愿服务机制,将1万余名在职党员分解到社区、下沉到网格。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78支,广泛开展“微心愿”服务、进驻服务、组团式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289个机关企事业单位6300余名在职党员到31个社区报到参与小区值守、公共区域消杀、重点人群排查,4800余名党员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平安城市、法治城市等志愿服务活动,城市基层党建“溢出”效应不断显现。
基层组织联建
在夯实基础保障中强化引领力
嘉峪关市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提升党的组织力为重点,逐级压实责任,落实党建工作任务,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力,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突出政治功能,建强战斗堡垒。坚持以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促全面规范。建立党委班子成员基层支部联系点制度,开展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大比武”“大观摩”“大宣讲”活动及“对标争先”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坚持以“四抓两整治”促重点提升,对64个党建阵地规范提质,强化“甘肃党建”信息平台运用,实现组织生活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创新活动载体,激发党建活力。认真落实各项组织生活制度,开展各类组织生活6600余场次。针对社区离退休党员、居民党员,积极探索党建活动载体,开展“七心”向党礼赞系列活动,帮助社区党员群众实现“微心愿”2000多个,开展志愿服务1.8万余次。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号召全市各部门各单位向135个居民小组划拨、捐赠办公设备。同时,广泛引导和动员驻区单位联合社区党组织,跨行业、跨领域开展集中性党建活动,有效提升党内组织生活吸引力、辐射度和满意度。
优化班子结构,提高整体素质。以“两委”换届工作为契机,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划定社区党组织候选人资格条件“双好双强”标准线,对300余名社区“两委”候选人开展“联审”,调整社区党组织书记14名。31名社区党委书记平均年龄39.5岁,大学及以上学历100%;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一肩挑”100%,实现学历、年龄“一升一降”,有效优化提升了班子结构和整体功能。设立135个居民小组,建立社区非在职居委会成员和居民小组成员工作补贴及正常增长机制,为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