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李欣瑶 苏家英
长久以来,被人知晓、广为流传的,是新闻记者镜头前或笔下的故事。
身处一线的新闻工作者,他们记录、讲述着一个又一个新闻事件,在这些新闻作品的背后,还有很多好故事。
12月21日,冬至。一场新闻人践行“四力”的经验切磋、故事分享盛会如约举行。
2020年“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报告会走进兰州,来自全国的13名优秀记者汇集于此,讲述采访中经历的人和事,讲述新闻背后的故事。
阿依帕夏·图拉普是新疆疏勒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同时也是一名驻村干部。她所讲述的故事,与她帮扶村的脱贫之路有关。她说:“我参与了这里的脱贫致富路,感触融成一个字,便是‘难’。”
吃水难、用电难、行路难、看病难、上学难。阿依帕夏说,真正深入基层,才了解到当地百姓心中对新生活的强烈盼望。易地扶贫搬迁,彻底改变了村民的命运,给他们搬来了幸福的新生活,人人有事做、月月有收入,这从苦到甜的巨大转变,也成为阿依帕夏的新闻“富矿”。
同样讲述家乡事儿的,还有来自河南省开封广播电视台的记者计亮,他的演讲题目是《一家三代“镇河铁犀”》。
黄河是“铜头铁尾豆腐腰”,而开封就位于这豆腐腰的“腰眼”上。他的故事,便与这条河上修堤筑坝的“治黄人”张飞一家有关。计亮将目光投在身旁默默护一片水土平安的“治黄人”身上,倾听他们的日常故事,细心记录下来,便有了这感动观众的好故事。
重庆市南岸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杨明威带来的故事,也是身旁人的家常事。他的故事题为《逆境中的微笑》,讲述了今年8月长江5号洪水过境,重庆人民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洪灾的故事。他说,在灾难面前,笑容似乎格格不入,但这恰是一股如释重负的力量。微笑背后是国家强大的体现。“从身旁小处剖析,踏实践行‘四力’,便会有好素材、好故事,哪怕只是一个微笑。”
好故事孕育在泥土中,沾着露水、冒着热气,“于细微处见真章”,这便是对记者“四力”水准实打实的考验。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徐平讲述了题为《ICU手记,为生命而战》的故事。疫情初始,艰难的抗疫历程被她如实记录了下来,“我在重症监护室92天,每天都要面对人类与病毒之间的交锋,那份煎熬我至今难忘。”
医护人员白衣执甲、星夜驰援,记者紧跟在旁,记录下了患者离开重症监护室时眼角的泪,和医护人员挽救回一个个生命时的喜悦。平凡的画面,画面中平凡的人,足够提振国人信心……
娓娓道来的背后,蕴藏着温暖且强大的新闻力量。
深情的讲述,换来台下强烈的共鸣。我省参加此次报告会的听众是来自中央新闻单位驻甘机构以及我省新闻媒体的记者代表,高校师生代表等,当他们与一个又一个新闻背后的故事“相遇”,感动、共鸣油然而生。
兰州城市学院新闻专业学生马芳芳说,我是一名大学生,特别荣幸能够听到这么精彩的故事分享。前辈们用行动践行“四力”,用新闻人的敏锐捕捉了这么多好故事,我将沿着他们走过的路,开启我的新闻之路。
会后,报告团成员还与甘肃的媒体同行进行了交流。言语的沟通、思想的碰撞,让我省的新闻工作者更加信心满满:讲好甘肃故事,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在新闻背后,他们也将挖掘出更多的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