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齐兴福
深秋的平凉,宛若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崆峒区北部塬区,美丽的小芦河将卜河村一分为二:左岸是成片的苹果树;右岸,也是苹果树。
如果将时间回拨至三年前,卜河村的很多人说什么也不相信村里能栽种苹果树。这里虽然有山有水,但“山留不住人、水引不来财”,人们祖祖辈辈守着窑洞门前的一亩三分地勉强吃饱肚子,曾是省列贫困村之一。
2017年8月,刚刚“走马上任”的中国人寿财险甘肃省分公司(以下简称国寿财险甘肃分公司)派驻卜河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王军旺找到村党支部书记刘金平,提出了在卜河村发展苹果产业的想法。
“我们早就想发展苹果产业,但我们村到底能不能种?苹果产业真能让村民脱贫吗?产业化发展,钱从哪里来……”刘金平将心中的疑虑和盘托出。
首先要解决“能不能种”的问题。王军旺拉着刘金平找到了村子所在的香莲乡。没想到,乡领导班子也在着手谋划卜河村的苹果产业,思路不谋而合。随后,他们又把市、区两级林果专家请到了村里。专家给出一致意见:卜河村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非常适宜矮化密植苹果生长!
其次,要打消“能不能富”的顾虑。王军旺和刘金平实地探访周边多个苹果种植村后底气更足:苹果树虽然从栽植到挂果需要三至四年时间,但只要进入丰果期,一棵树每年至少产果50斤,一亩地、百棵树,年亩产5000斤,按保守价格1斤1元算,亩产值就是5000元,“钱景”可观。
产业发展,启动资金最关键。王军旺写了一份专项报告,递交给了自己所在的国寿财险平凉市中心支公司,支公司迅速上报省分公司,省分公司紧急上报总公司……不久,好消息传到卜河村:国寿财险总公司决定出资40万元,以建档立卡贫困户股金方式入股村级合作社,发展苹果产业。
难题逐一解决,接下来就剩下“干”:成立苹果种植合作社、村民自筹资金入股、完善规章制度、流转土地、引进果苗……2018年3月,刚刚解冻的小芦河两岸,掀起了卜河村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苹果栽植行动。当年5月,220亩苹果全部栽植完毕。
2019年5月,为加大对卜河村的帮扶力度,国寿财险甘肃分公司给王军旺增派了两名“得力干将”:一位是省公司重客业务部副总经理李俊平,另一位是兰州市中心支公司办公室负责人任杰。
精兵遇良将,必成“黄金搭档”。自此,这个“强强组合”的驻村工作队,用实际行动为卜河村的乡亲们绘制了一个美丽的苹果致富梦:为了保证成活率,他们请农技专家到地头手把手给村民教管护技术;为解决果树施肥、滴灌问题,他们积极协调,又向公司申请了30万元专项资金,建成了现代化、智能化的水肥一体化配套滴灌工程;为了防止兔子等动物破坏果树,他们在果树地周围拉起了铁丝网……经过两年多的精心呵护,小芦河两岸已然果树成林。
今年,卜河村苹果虽然遭遇了春天的霜冻,但大部分的苹果树已零星挂果。55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朱世文自村里栽植苹果开始,就在果园里务工。今年苹果成熟后,在果园干活的他忍不住摘了一个解解馋:“我们自己种的苹果,甜得了不得……”
有一种收获,比苹果更甘甜。在卜河村,跟朱世文一样在果园务工的人还真不少。截至目前,卜河村苹果种植产业合作社已向村民累计发放务工费超过30万元。此外,土地入股的人家每年还能按时分红。
有一种幸福,是听到梦想在敲门。刘金平说:“明年起,我们的苹果园将迎来大面积挂果,家家户户每年都能如期分红,这些苹果树将真正成为村民的‘摇钱树’……”
“帮扶工作干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香莲乡党委书记马文娟告诉记者,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倾力帮扶下,卜河村村容村貌及群众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并实现整村脱贫。如今,提及驻村工作队的三位干部,村里的每个人都会竖起大拇指。
小小卜河村,牵动着国寿财险甘肃分公司全体干部职工的心。2018年,全省1700余名职工向卜河村捐款13万余元,用于修缮村部、硬化村道。公司20名对口帮扶责任人与村里的5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逢年过节,帮扶干部都会千里迢迢来到这里“串亲戚”。
小芦河两岸的这片苹果林,仅是国寿财险甘肃分公司倾力帮扶卜河村的一个生动见证。近年来,该公司积极践行央企社会责任,用真心倾力帮扶、出实招破解难题、以行动干出实效,为全省脱贫攻坚贡献了积极力量。国寿财险甘肃分公司负责人罗成有表示,眼下,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最后时刻,该公司将充分发挥保险优势,咬定目标、一鼓作气,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在助力甘肃脱贫攻坚中作出国有保险企业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