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0年07月21日
第09版:收藏

【品 藏】
气象万千的黄河彩陶——

半坡类型彩陶鱼纹

变体鱼头纹彩陶碗 甘肃省博物馆藏

鱼纹细颈瓶 陕西省西安市半坡博物馆藏

鱼纹彩陶盆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人面鱼纹彩陶盆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张朋川

黄河彩陶的分布跨度长达5000多公里,从产生到衰亡经历5000年之久。由于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的不同,黄河彩陶图案纹样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题材内容丰富繁多,上及飞鸟,下至潜鱼,神灵异兽,日月星辰,皆纳入彩陶图纹。纹样浩繁无穷,各呈其妙,或清秀典雅,或华美繁丽;或爽朗明快,或掩映曲折;或动如春潮,或静若寒山;或图形质朴,或意象奇诡,可谓千姿百态,气象万千,蔚为大观。

潜有多鱼

鱼类水族纹是半坡类型彩陶具有代表性的花纹,凡是半坡类型遗址都发现绘着鱼纹的彩陶。半坡类型彩陶的鱼类水族纹分布范围很广,东至山西西南部,西到甘肃东部,几乎包括了整个渭河和泾河流域。在横跨千里的区域内,半坡类型彩陶鱼纹成为各氏族共同推崇的纹样,这是不同寻常的文化现象。

6500年前的渭河一带,气候比现在温润,雨量充沛,河水深广,河中鱼的数量和种类也较多。《诗经·周颂·臣工之什·潜》记述:“猗与漆沮,潜有多鱼。有鳣有鲔,鲦鲿鰋鲤。”诗中提到的漆水和沮水都是渭河的支流,可见当时渭河的鱼类是很繁盛的,因此生活在渭河流域的氏族人们对鱼类情有独钟。

半坡类型彩陶的鱼纹,不仅延续时间长,还清楚地呈现出由写实的自然形纹样演变为示意的几何形纹样的系列过程。

半坡类型彩陶早期鱼纹,大多数为单独纹样,形象写实。常以细而匀的直线画出鱼纹,也有少量的鱼纹处理成黑色的影像。早期鱼纹多选取正侧面,这是表现扁平状的鱼的最佳角度,还完整无遗地画出鱼的头、鳃、上鳍和下鳍、身、尾等部分,表现鱼的形象时求全的心理。

经过长期绘制鱼纹,鱼的画法逐渐程式化,造型愈来愈规整,鱼的各部分被概括成几何形,鱼头和鱼身由直边三角形组成,还以等量的阴阳三角纹表现鱼身,黑色三角表现色深的鱼背,白色三角表示白色的鱼肚,表现手法十分简练概括。

发展到半坡类型晚期,彩陶上出现了愈来愈多的鱼的变体纹样。鱼纹头部的变形程度最大,着意夸张吞噬食物的嘴部,上颌和下颌拉长,重头外郭也相应变长。整个鱼纹也变得细长,成为用弧条纹统一造型的上下对称的纹样。

在半坡类型彩陶鱼纹的各种变体样式中,最特殊的是将整个鱼纹分解成各个局部的纹样,用鱼的具有特征的某一部分示意性地表现鱼。有的只表现鱼的头部,以两个相对的三角形鱼头和两个相对三角纹组成方形图案。也有将鱼头图像由中间向两边对称地摊开,这种处理手法在现代人眼里是匪夷所思的,但氏族人们经常剥制动物的皮张,看惯了摊开的左右对称的兽皮状,因此氏族画工在图案中也运用了左右对称的摊开样式。这种摊开式的处理手法也同样运用于鱼身纹,将分解出的鱼身纹也变作左右对称的花纹。

半坡类型晚期的彩陶图案中,还出现了以两个以上的相同鱼纹的同一部分重置而形成双关纹。有的以两个鱼头共用一个鱼身,成为左右对称的鱼的变体纹样;有的分别以鱼的各部分演变成几何形花纹,再组合成几何形图案;还有的以几个相同的几何形变体鱼纹的同一部分相重叠,成为二方连续的带状图案或上下左右相连的四方连续图案。这些由鱼纹经过分解和复合而成的几何图案,不以真实描绘鱼的形象为目的,彩陶上的鱼纹只是载体,乃是通过彩陶上的鱼纹来表示一定的含意,所以不必拘泥于鱼的真实形态,只需示意地表现鱼,能使氏族成员意会就行了。因此,半坡类型彩陶上的鱼纹,以任何变体形式出现,都能被半坡部族的所有成员认同,而鱼纹也成为氏族共同体的标志性的徵纹。

半坡类型彩陶上的鱼纹,经过近千年的演进,反映出从简单到复杂、从具象表现到意象表现,从依照摹拟到设计创造的发展过程。半坡类型彩陶上,除去图案化的鱼纹外,也有绘画性较强的鱼纹。环绕腹部画着四条游动的鱼纹,采取了自由的构图布局,游鱼分别作蹦跃、腾挪、回转、俯冲状,栩栩如生地描绘了游鱼的不同姿态。

人鱼相寓

形象怪异的圆形人面,像从朦胧中初醒。双眼眯缝或微睁,额角全染或部分染黑,头顶上有尖角形或圆形发髻。在嘴的两侧,合置着一对相向的鱼。这就是半坡类型彩陶上神秘奇特的人面和鱼相结合的花纹。

这种人面和鱼相寓合的纹样含意深奥难解,有着各种不同的诠释。有的学者认为是渔猎活动在彩陶纹样中的反映。从西安半坡村遗址出土的几百件骨制的鱼叉、钓钩和渔网上的石坠来看,渔猎生产仍在半坡氏族的经济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觉得人面鱼纹是表现人在噬鱼,并且认为施加化妆的人面在口中衔鱼,又在头顶发鬓边缘插鱼鳍状装饰,都是巫师装扮的样式,要通过巫术来祈求渔猎的丰收。

但另一些学者认为这种人面鱼纹是图腾纹样,而不是人在噬鱼。半坡类型彩陶人面纹中,有一形象写实的人面纹,嘴两边的鱼是置于脸庞之外的,看不出是在表现人噬鱼。其余的人面纹,嘴两边的腮部和鱼头的三角形的形状相同,并且重置成双关纹,是利用双关纹巧妙地表现出鱼与人亲近相融,表示着鱼寓于人的含意。

在西安半坡村出土的一件彩陶片上,绘着更为奇特的人寓于鱼的纹样。残存的图纹为张着嘴的鱼,鱼头的圆形外框中含有圆形人面,人面是寓于鱼头中的。半坡村出土的另两件彩陶片上,也绘着简化的鱼头和人面相寓的纹样,一件在鱼头的中部有扁方形的人面,还有一件在鱼头纹样中含有半个人面。这些人寓于鱼的纹样,显然不是表现鱼吃人,河鱼吃人是绝不可能的,如果从原始宗教的角度去理解,应该是表现返祖于鱼的意思。

综观半坡类型彩陶的鱼与人面相结合的纹样,既有寓人于鱼又有寓鱼于人的纹样,人和鱼的关系密不可分。既能相互托寓,表面形象又可相互转换,这意味着人和鱼是共同体的一对组成部分。这种特殊纹样中的鱼,是作为人格化的神出现的,具有氏族保护神的性质,因此鱼类纹是半坡部族的主要图腾纹样。

中国古籍中还留存着以鱼为始祖神的传说,有周人的始祖后稷返祖为鱼的记述。《淮南子·地形训》载:“后稷垅在建木西,其人死复苏其半,鱼在其间。”因此周人的始祖神和鱼是可以互相托寓转化的,这也表明人格化的鱼类纹是图腾纹样。

由半坡类型彩陶人和鱼相结合的纹样,又发展出了鱼和鸟头、人面的复合纹样。陕西武功出土的一件细颈壶上,绘着头部特意加大的鱼纹,在鱼头张大的嘴中含着一个圆睁着眼的鸟头。这种违反自然规律的怪异的图纹,依然可以解释成寓鸟于鱼的意思。

还有一种内涵更为复杂、形象更为奇诡的鱼和人面、鸟头的复合纹样。陕西省临潼区姜寨出土的一件半坡类型葫芦形彩陶瓶上,绘着含有人面和鸟头的方形鱼头纹。在瓶腹的两侧还绘着鱼纹和鱼身复合纹,可以看出鱼纹是这些复合纹样中的主体纹样。

半坡类型彩陶除了鱼纹占主要地位外,还有蛙纹等水族动物纹样。鱼纹也有不同的种类和样式,有嘴上带须的鲤鱼,有全身墨黑的乌鱼,有龇牙咧嘴的猛鱼,有身披巨鳞的龙鱼,还有形形色色不同的鱼。许多民族学资料表明,原始民族常以同一族类的不同支系的动物作为部族中不同氏族的图腾。半坡类型彩陶上的人与鱼相结合的纹样和各种鱼类水族纹,构成了半坡类型部族共同体的鱼类水族的图腾纹样,形成了半坡部族的鱼类图腾的图谱。

2020-07-21 【品 藏】
气象万千的黄河彩陶——
1 1 甘肃日报 c201635.html 1 半坡类型彩陶鱼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