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宁
当前全社会正在积极复工复产,农民工外出务工,不但能够为全国经济社会良好运行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保障,同时也能够满足收入增长需要。但同时,受多种客观因素影响,有一部分农民工会选择留乡返乡,在当地开展就业创业。深刻认识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的个体需求和现实情境,对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策略进行剖析,无论是在化疫情为转机的当下时期,还是在全力保障经济向好发展趋势、全面提升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长远阶段,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的情境分析
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的类型参考。2018年,农业农村部总结推出了特色产业拉动、返乡能人或龙头企业带动、双创基地集群和产业融合驱动型等五大农村创业典型模式。近年来随着这些模式的顺利运营和深入推广,催生了一大批适用于农业农村的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开拓了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的思路,也让农民工看到了家门口就业、村镇里创收的可能性和多样性,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的政策保障。为确保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指出要统筹兼顾,分类施策,积极解决生产发展和产品积压难题,具体上从春耕备耕、农资供应、产销对接、消费扶贫、小额信贷等方面进行综合部署,此外还要求积极解决扶贫项目开工复工难题,有序组织扶贫车间、扶贫企业复产,为农村农民开展农业生产吃下了“定心丸”。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取以工代赈方式,组织贫困劳动力参与扶贫项目建设,也可以设立扶贫公益岗位,为贫困群众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和上岗选择。201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部委联合发文出台了一系列创业扶持和创业贷款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在税费减免、场地安排、一次性创业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也为返乡农民工开展就业创业活动注入了“强心剂”。
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的现实机遇。农民工选择返乡就业创业,既有着旺盛的现实需求驱动,也有着坚实的环境保障支撑。随着市场对绿色健康食品、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需求持续增加,打造富含地域特色的农产品知名品牌,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成为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之需。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从培育壮大创新创业群体、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立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等方面,鼓励农民就地创业、返乡创业。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高度关注有关农村就业创业问题,在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和稳定就业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这些惠民利民的举措都在发挥着积极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的策略选择
因人因地制宜,长短专兼并举,选择灵活机动的就业方向。就业方面,农民工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家庭结构、种(养)规模、区域特征、村镇产业、就业岗位等多种综合因素,有选择性地参与长期专职性就业,如面向农垦企业集团、农业科技产业园区、乡镇龙头企业等,选择适合的岗位实现稳定就业;也可从事务农务工兼顾,开展短期兼职性就业,既包括居所附近的农业循环经济试点区、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农产品加工企业、种植养殖大户等,也包括各类扶贫车间、扶贫建设项目,以及疫情防控扶贫公益岗位等;此外,还可以根据家庭生产特点,开展小养殖、小买卖、小作坊、小庭院等“四小经济”经营。
重视不确定性,理解资源约束,建立合理适宜的创业认知。管理学意义上的创业是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有效组合不同资源,积极开发机会并创造价值的过程。因此,高度不确定性和高度资源约束是创业活动的两个突出特征。反观农民工返乡创业,一般情况下首先面临的就是能做什么和如何盈利的问题,因此创业之初要充分考虑创业资源的可获取性,包括广大农民工所处区域的物产、田园、生态、民俗、节庆传统等等,通过挖掘并发挥农村当地的优势资源,通过创业活动将其转化为财富。而在在创业过程的不确定性方面,面对未知和不断变化的环境,农民工创业者通常要树立积极承担风险的心态,学会利用偶然事件,通过快速行动、积极应变、学习总结、注重合作来应对不确定性。例如,疫情期间,临夏州已有15个扶贫车间转型生产口罩,日产能达4万个,其中拓奇公司也成为甘肃省第一家转产生产防护服的扶贫车间。
依据效果逻辑,融合精益思想,设计稳妥可靠的创业思路。新创阶段的创业者或创业组织由于自身缺陷和外部制约,在创业的不确定性情境下很难开展准确的计划和预测。显而易见,常规意义上强调清晰目标和精准预测的因果逻辑并不适合指导农民工创业,而与之相对应的效果逻辑具有实用主义的哲学思想,较为适宜“三农”情境下的返乡创业,其具体思路包括:
一是资源导向化。农民工面对创业的高度资源约束,创业活动应采用手段驱动而不是目标导向,运用各种手头已有资源来开启创业之旅,即从现有的手段开始,尽量利用少量资源开始做自己能做之事,而不是根据预先假设的既定目标寻找新手段。
二是损失最小化。绝大部分农民工在创业之初并无充盈财物,保底保本和小赚不亏应该是其底线需求。创业之初需根据可承受损失采取行动,综合权衡金钱、时间、职业和个人声誉、心理成本和机会成本等,确定自己可以承担并且愿意承担的损失之后再投入相应的成本。
三是创业联盟化。农民工返乡创业应积极联系潜在利益相关者群体,寻找合作机会,通过谈判磋商来缔结创业联盟或者合作组织,建立起乡村创业网络来分担成本与风险,根据实际投入重塑创业目标,随着新的资源组合逐步开发出来,创业愿景才可能会形成。在以往的农民工创业案例中,食品加工作坊联合苹果种植户生产苹果醋,最初分散创业的农民后来组建专业合作社,具有不同生产技能的创业者联合创建特色小镇等等,都是比较成功的创业联盟模式。
此外,精益思想的行动逻辑也值得借鉴。在面对高度不确定性时,创业之初不可能构思出一条直达未来的成功大道,唯一可采取的举措就是根据最初猜测性假设快速展开行动,以最低成本制作最简单可行的产品,继而不断地测试初始假设,持续根据反馈对假设进行改进或转型等。现实当中,小步快跑式的精益创业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而言是较为有效的行为模式。
总之,当前的农民工中大部分是以“新农人”为代表的新生代群体,具有较为强烈的触网用网、创新创业的意识,能够结合既往在城市务工的经历和体会,瞄准城乡经济发展中的生产生活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面向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创业活动。因此,深刻理解农民工的就业认知和创业环境,掌握创业初期的创业思维与行为逻辑,探索适合于“三农”的就业创业的思路与策略,对于农民工积极开展返乡就业创业而言就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系2019年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甘肃省农民工返乡创业实训基地建设研究”和甘肃省电子商务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2018年度开放基金课题《甘肃省返乡农民工电商创业教育支撑平台及绩效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系兰州财经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甘肃省电子商务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