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洪文泉 白永萍
4月2日,春日的细雨滴滴答答地落在甘谷县安远镇巩川村的设施樱桃大棚上,敞亮的大棚里泛起水雾,一株株樱桃树“享受”着棚内温润的空气。村民陈彦宏正忙着查看樱桃树的生长情况。
“这里的樱桃已开始变红了。”陈彦宏手指的地方,翠绿的树叶间,藏着几颗大樱桃,有的青绿,有的已经开始发红。
陈彦宏小心翼翼地摘下一片破损的树叶,放在身边的塑料袋里。对他来说,眼前的这些树上,结出的不仅是水果,更是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父母年事已高,妻子患病在家,加上两个孩子在外上学……这些年,原本靠外出打工赚钱的陈彦宏出不了远门,又找不到财路,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
前两年,安远镇将巩川村里一处依法取缔的采砂场利用起来,建设起水肥一体化智能温控大棚,从辽宁大连引种优质樱桃成年大树,建起大规模的樱桃种植基地。
为了拓展村集体收益渠道,有效实现农户增收,以巩川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与佳农果蔬合作社合作为示范,积极探索“支部领办合作社+产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鼓励村里像陈彦宏一样的贫困群众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同时在大棚里找份活儿干。
“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有的出门打工,不能出门的在大棚里干活儿,一年下来有分红、干活有工资。”巩川村村主任巩贵增告诉记者。
对陈彦宏这样的家庭来说,走进大棚务工,现在一个月至少有3000元收入,很快,陈彦宏就脱了贫。
“樱桃树本来就适合生长在沙土地里,加上现代化的科技管理,我们去年引进的树已经全部挂果。” 甘谷县佳农果蔬合作社负责人曲义平说,“虽然第一年还不是盛果期,但成活率达99%,而且结出的樱桃品相很好,已初步实现收益。”
如今,巩川村设施樱桃示范园区一期完成建设,建成占地42亩的温控大棚5座,除此之外,还发展了610亩露天种植的樱桃。
“大棚里的‘美早’樱桃是早熟樱桃,为的是抢占早春市场,品质好,售价也高。”曲义平笑着说,“等‘美早’卖完,我们的露天樱桃也该上市了,这就是可持续发展!”
不仅如此,巩川村的樱桃园还有更大的计划:等到疫情过去,占地150亩的二期项目就要开工,将建设10座现代化大棚……小小的樱桃果,已经成了巩川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