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1版)
政策犹如“及时雨”
服务送上“大礼包”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企业复工复产,金融保障不可或缺。
扩大信贷投放、提供差异化融资便利、提高贷款审批发放效率……疫情发生以来,我省金融机构出台多项“硬核”措施,持续提供金融服务,全力保障企业复工复产信贷资金需求,为企业渡过难关下了一场“及时雨”。
甘肃名康环保消毒科技有限公司是我省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之一。疫情发生,资金短缺让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得知情况后,甘肃银行主动对接,并开辟信贷“绿色通道”,当日调查、当日审批、当日放款。
2月11日下午,甘肃名康环保消毒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300万元专项贷款到位,公司负责人多立成激动地说:“对我们企业来说,这笔贷款就是雪中送炭,真解难、解真难。”
这是我省金融机构为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发放的首笔专项贷款。
积极响应号召,推进复工复产。连日来,结合省里55条“若干意见”、36条“若干措施”,全省各职能部门纷纷出台配套措施,为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省财政厅等部门联合印发《甘肃省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专项贷款支持方案》,组织全省金融机构开办专项贷款,全力满足全省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资金需求。
截至3月16日,我省有64家国家和省级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获得银行优惠利率贷款20.12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发挥央行低成本资金导向性作用,按照“特事特办、急事速办”原则,发放再贷款再贴现资金64.23亿元,通过定向降准释放法人金融机构可用资金49亿元,及时为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
中国银行甘肃省分行及时调整信贷管理政策,缩短审批链条,提升审批效率。同时,通过调整还本计划、授信品种、变更借款人等多种续贷方案,解决企业面临的需求恢复缓慢、流动资金紧张、回款周期延长等困难。
对受疫情影响资金需求扩大的存量企业客户,金融机构采取适当增加授信,主动进行展期或续贷,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不下调信用评级和贷款风险分类,不压减贷款规模和授信额度等措施,最大限度避免由于疫情影响导致企业失信和不良风险上升问题。
截至3月17日,全省金融机构已累计为724家受疫情影响企业办理展期、续贷86.22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短期流动性困难,减轻了企业财务负担。
复工复产中,中小微企业对资金需求尤为迫切。甘肃银保监局强化逆周期监管,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先支持制造业企业复工复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予以重点关注。
工行甘肃省分行将小微企业融资列为优先支持序列,对于贷款资金用途为防疫抗疫或物资保障的小微企业,将信用贷款额度由200万元提升至最高1000万元。
建行甘肃省分行加强线上贷款产品推广力度,为受疫情影响资金紧张的中小企业发放线上供应链贷款1.07亿元。
一系列货真价实的金融帮扶措施,给越来越多的企业吃下“定心丸”、注入“强心剂”。截至3月17日,省内各金融机构已累计为全省3321家复工复产企业发放贷款212.76亿元,加权平均利率4.43%,低于非疫情期间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近2个百分点。
金融“及时雨”解决了企业资金难题,财税等部门送出的贴心“大礼包”,则有效减轻了企业的压力——
“延期纳税政策真是太及时了,企业的资金压力一下子减轻了很多。”中石油庆阳石化分公司税务会计慕仲奎这样说。
疫情发生后,庆阳石化分公司产品库存较大,资金紧张,庆阳市税务局主动联系,帮助企业办理了延期缴纳2月份消费税4.36亿元。
延期纳税政策仅是我省税务部门贴心“礼包”的一项内容。疫情发生后,省税务局及时出台15项政策措施,对受疫情影响的个体工商户依法调整纳税定额或办理减免税手续。对企业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生活服务,以及为居民提供生活必需物资快递收派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
省医保局、省财政厅、省税务局出台阶段性减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实施意见,受疫情影响、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确实无力按期足额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的企业,可按规定申请缓缴医疗保险费,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缓缴期限原则上不超过6个月。
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省税务局联合出台阶段性减免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政策,今年2月至6月,免征全省中小微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三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对以单位方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参照中小微企业享受减免政策;今年2月至4月,减半征收全省大型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三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
此外,有10户省属企业制定了“租金减免”计划,拟减免中小微企业(含个体户)房租4900多万元;28家省级部门计划减免租金总额2200多万元;省交通运输厅累计免收通行费4.3亿元;省文旅厅暂退681家旅行社质保金约1.2亿元。
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政策落地实施,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缓解了企业困难。
牢牢牵住“牛鼻子”
重大项目马力足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是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复工复产,必须牢牢牵住这个“牛鼻子”。
2月11日,甘南州碌曲县,省列重大项目青豫工程甘肃1标段正式复工,拉开了全省国网电力系统重大项目建设复工复产大幕。
重大项目复工复产需大政策支持、大动作配合。
省政府出台《大力支持省级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若干措施》,以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补齐发展短板、支撑经济增长的关键性作用。
省财政厅加大省级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支持力度,对有需求的新投资省级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通过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基金,按其注册资金给予不低于10%的股权投资。
省发展改革委将85个省列重大续建项目和50个计划新开工项目纳入国家发改委重大项目清单,对项目开工复工情况实行日调度日报告。
政策做支撑,项目后劲足。连日来,全省各地一大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鼓舞了生产干劲、坚定了发展信心——
3月5日,嘉峪关市42个重点项目全面开工复工;
3月12日,临夏州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今年,临夏州计划实施各类重点项目106个,总投资246.15亿元;
3月19日,白银市325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涵盖产业能源、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诸多领域,总投资661.6亿元;
3月20日,金昌市集中开工的12个重点项目,各个都是货真价实且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
重逢春光里,复苏暖阳下。一大批群众热切关注的民生重点项目焕发出勃勃生机——
兰(州)张(掖)三四线中川机场至武威段控制性工程乌鞘岭隧道工程全面启动建设;
渭武高速公路木寨岭特长隧道工程正式复工;
兰州中央商务区项目4区筏板基础单次2.1万立方米大体量混凝土浇筑完成……
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海拔3340米的阿尔金山公路隧道是柳格国家高速公路唯一的控制性工程,也是目前甘肃省海拔最高的公路隧道。“疫情对隧道建设有一定的影响,但我们正在争分夺秒、全力冲刺,努力把耽误的工期抢回来,争取隧道早日贯通。”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李新强说。
截至3月22日,全省今年续建的79个国省干线项目,复工70个。累计有8万余名建设者投身其中,奋战一线。
危中寻机找亮点,才能拓展存量、创造增量。疫情冲击之下,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展现出强劲韧性与巨大潜力,释放出新兴消费潜力。
对此,我省相关部门加紧谋划、建设一批新型基础设施项目,以此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一些省属重点企业积极加强与三大通信运营商的合作,加快推进5G“样板车间”建设;
甘肃电气装备集团抓紧打造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
兰石集团加紧建设“兰石云”工业互联网平台……
政策“给力”,为复工复产提供了强大支撑;企业“发力”,复工复产正在提挡增速。
合力攻坚打硬仗
不负春光加油干
复工复产是一场攻坚战,需紧密协作、合力攻坚。在“主战场”,企业是冲锋陷阵的“主力军”,政府职能部门变身服务保障“勤务员”。
家在咫尺,却“有家不回”。疫情发生后,兰白高速公路兰州北服务区经理刘树贤曾连续40多天坚守岗位。“无论是疫情防控最紧张的时刻,还是如今的复工复产,我们这个服务区一直没有关闭过,成为过往司乘人员、特别是大型运输车辆的重要休息驿站。”刘树贤说。
打通人流、物流堵点,确保员工回得来、原料供得上、产品出得去——全省公安机关会同交通运输部门发挥交通“指挥棒”“先锋官”作用,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
截至3月21日,87个县(市、区)公交、出租车全部恢复运营,约71%的客运班线恢复运营。全省累计开行包车客运1980辆,运送旅客近4万人。
复工复产是一场硬仗,需全员参战,一个都不能少。
中铁十九局敦当高速DD1合同段项目部租赁6辆大巴车,从3000公里外的辽宁接156名工人返岗;省公航旅集团渭武高速定西段项目安排5辆大巴车,从陕西、四川、福建等省接回务工人员600多人;兰州市七里河区派出“返岗专车”,前往武山、会宁等地迎接工人。
省人社厅牵头,公安、交通、妇联、共青团、铁路、民航、公路等部门协作联动,全力配合,积极开展“出家门上车、下车门进厂”的“点对点、门对门”一站式送达服务,全力帮助企业员工尽快返岗。
省发展改革委全面实行“网上办事”“不见面审批”,开辟采购招标“绿色通道”,提高项目审批效率,为工程实施创造条件。
省财政厅通过调整支出结构,积极筹措调度资金,研究出台综合措施,统筹各级各类资金,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省工信厅派出工作小组下沉到14个市州,多措并举,实地督导,切实推动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省人社厅搭建线上平台,举办网络招聘会,引导企业和就业群体有序招聘、求职,累计为重点企业解决用工5900多人。
省商务厅组织开展助企纾困“四项行动”,对有效开展疫情防控、恢复营业保障市场供应、创新经营模式带动行业发展的大型餐饮住宿企业给予资金支持。
其他职能部门共同发力,助力企业解难题、强信心、促发展:省住建厅指导建筑企业分区域开工复工;省市场监管局积极营造高效便捷的准入环境;省农业农村厅全面推进春耕生产……
全省各市州一系列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落地生效,复工复产利好不断传来——
兰州市按照“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分类施策”的原则,着力惠企帮企,促进有序复工复产;
天水市强化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保障,为复工复产创造条件;
庆阳市围绕大项目、大工程、大企业,为企业复工复产做好服务;
平凉市依托疫情防控动态监测平台,开发复工复产功能新模块,指导督促企业复工复产……
早一分钟动手,就能多弥补一点损失。至3月3日,定西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率达97.1%;至3月18日,陇南市209家房地产企业、171家建筑施工企业全部复工复产。
在酒泉敦煌,全国首个熔盐线性菲涅尔式光热发电站——兰州大成敦煌50兆瓦熔盐线性菲涅尔式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实现复工复产;
在张掖,年产4000吨T800高性能碳纤维及碳纤维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正式开工;
在临夏、甘南,G248线康乐至卓尼二级公路大岭山隧道顺利贯通,成为我省复工复产后首条成功贯通的公路隧道。
武威市工业经济逆势上扬、稳中向好,实现“开门红”: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2.66%,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3%。
风雨过后见彩虹,寒冬过去是春天。
“面多些、蒜苗多些、辣子多些、加肉、加鸡蛋!”一碗久违的牛肉面,盛满了人间烟火,洋溢着往日的幸福。
3月17日,全省餐饮服务单位在建立疫情防控工作制度的基础上,全面恢复堂食就餐。
大小商场“满血复活”,开门迎客。兰州市白银路正大优鲜超市店长郭家维说:“虽然一天比一天忙,但心里很快乐,毕竟我们离正常的生活越来越近。”
截至3月19日,全省重点保供的10个批发市场、15个冷链仓储企业、50个超市全部开门营业,市场供应充足;1.1万余家住宿企业,开业8000多家;全省45家外贸联盟企业全部复工复产。
春风浩荡,草长莺飞。陇原大地,复工复产步履铿锵。一个欣欣向荣的春天,已在路上。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左玉丽 严存义 齐兴福 沈丽莉 杜雪琴 曹立萍 刘健 谢晓玲 孙海峰 张文博 白永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