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0年02月05日
第03版:疫情防控 甘肃在行动

吹响“集结号”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李满福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甘肃中医药大学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落实落地,动员师生、医护人员凝聚起疫情群防群控的“钢铁长城”。

扛起防控至高责任

面对严峻复杂疫情,学校迅速进入战时状态,抓住应急处置预案这一“重点”,抓住师生返校聚集这一“关口”,抓住治理体系能力这一“关键”,及时研判风险点,提出相应工作方案,推进各项防控任务落实。

“作为医学院校、作为医疗机构,防控疫情发展、尽全力开展救治是医护人员的责任与使命。”校领导在部署防控工作时开门见山,要求严格落实责任制,一级压实一级。

针对不能按原定时间正常开学,学校制定预案,行政管理部门利用网络系统,探索互联网办公模式;二级学院及时通知师生未经批准不得提前返校,教师积极开展教学备课、科研等工作,为延迟开学后教学科研等工作及时顺利开展做好准备。

“一校四区”的办学特点,决定了在防控工作中不能“一刀切”,和平校区将防控重点放在留校学生的日常监测和观察中,注重教育疏导学生心理;五里铺校区重点加强校区封闭的管控与监督,阻断疫情扩散途径;定西校区、甘南校区强化检测、排查、预警等环节的落实情况,确保校区疫情早发现、早报告。

筑牢群防群治堡垒

“各盯各的人,各管各的门”。一个由校领导、各部门学院负责人、疫情防控联络员组成的“甘肃中医药大学疫情防控”工作群,成了学校每天最忙乎的交流平台。

为确保第一时间上报病情,弥补排查漏洞,学校建立了自查上报平台。平台启用当天,仅用9个小时学校就完成了13060人的直接统计上报工作。在掌握师生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对留校学生、实习学生、留学生、在湖北停留或有接触过来自湖北的,接触过发热、呼吸道症状患者的,有疑似症状的实施24小时监控,安排专人“点对点”了解情况,详细询问身体状况与生活状况,提醒强调做好个人防护、减少外出等预防感染要求。

在做好疫情监测的同时,学校还对校区、家属区人员流动较大的场所,如校门、楼宇入口、电梯、卫生间、垃圾站等重点场所和其他公共区域每天坚持消毒,有效阻断病毒在学校范围内的传播,净化校园卫生环境。

勇担救死扶伤使命

不忘初心,逆行担当,做好中医药疫情防控工作,是中医药工作者的本分。

1月24日,也就是农历大年三十,来自学校附属医院肺病科等科室的36名医护人员向医院递交了请战书:“我们特此向医院党委请战,愿随时听从调遣,义无反顾奔赴一线,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应有贡献。”

省上发出组建赴武汉医疗队的号召后,学校附属医院上百名医护工作者主动请缨,首批20名医护人员编入四个组,南下武汉投入疫情防控工作。

2月1日,重症医学科5名医护人员进入武汉市中心医院隔离病房开始工作。有队员在微信中这样写道:“每天穿着纸尿裤,戴着防护用具,接近十几个小时的工作,再苦再累,我们不怕,只希望病人病情能快快地好起来,希望疫情得到控制,希望每个战友都能平平安安。”

“国有难,操戈披甲;人有危,众士争先。”援助医疗队医护人员选择挺身在疫情最前线,为医学生们讲授了一堂“医者仁心”的职业课。

2020-02-05 1 1 甘肃日报 c172135.html 1 吹响“集结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