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李彬
为53名退伍返乡士兵培训驾驶技能,为用人单位推荐退役军人126人,在22个医疗机构实行军人和退役军人挂号费减免政策,协调安排14名军属在“扶贫车间”就业,向1410名优抚对象发放优抚补助780万元……庆城县是一片红色热土,有着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2018年10月,庆城县被省民政厅、省军区动员局确定为“为军服务、为兵解忧”试点工作县。该县坚持县、乡、村三级联动,探索“12358”工作模式,让军人军属事务有保障、服务有平台、活动有阵地,打通服务保障军人军属“最后一公里”。
一
什么样的“保障”,才算是真正“没有后顾之忧的保障”?
“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得到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庆城县人民武装部部长孙启涛说,庆城县成立了“为军服务、为兵解忧”工作领导小组,并在新成立的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工作协调督办和落实。经过一段时间努力,探索形成了“12358”工作模式。
“‘12358’中‘1’就是工作领导小组这一套班子,领导小组统管、办公室具体指导、成员单位联动,夯实了工作组织基础。”庆城县人民武装部政委郭光明说。
“领导小组成立后,我们迅速梳理出21条‘为军服务、为兵解忧’服务台账清单,细化了保障措施,有效推动了工作落实。”庆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郭自彬介绍。
二
“爸,我去问过了,现在有专门的军人军属工作人员,他们会上门来采集信息的。”今年3月,行动不便的退伍军人何乾旺收到了好消息。
“来咨询的时候我还怕找不对地方,一进服务中心大厅,就看见有专门的军人军属窗口,真没想到会这么方便,跑一趟就解决问题了。”何乾旺的女儿何珊说。
“服务军人军属,为军人军属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是我们这次试点工作的重点。”郭光明说。
据介绍,庆城县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设立军人军属服务中心,承办军人军属来访咨询、政策宣传、诉求办理、困难救助等事宜,发挥受理、协调、督办、反馈等综合服务作用。在试点镇玄马镇挂牌成立军人军属服务所,由乡镇分管退役军人事务的领导担任所长,并在政务大厅设立服务窗口,配备4名专职工作人员,承办来访受理、技能培训和军人军属优抚政策宣传落实、兵役登记、便民服务等工作。在柏树村设立军人军属服务站,由村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站长,做好优抚服务工作。
“在设立机构的同时,我们抽调各相关部门的业务骨干,成立了业务骨干队伍,在玄马镇招募成立了一支志愿者队伍。”郭自彬说,“12358”工作模式中的“2”和“3”,就是指业务骨干队伍、志愿者队伍“两支队伍”和军人军属服务中心、军人军属服务所、军人军属服务站“三级架构”,这让退役军人活动有场所、诉求有渠道、解困有平台,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员的工作网络,打通了服务军人军属“最后一公里”。
三
“每天来到这里,仿佛又回到了军营。”在玄马镇军人军属服务所,笔者见到了前来活动室锻炼的退伍军人张利康。自从有了这个服务所,他和几个战友经常来这里锻炼。
庆城县统筹部门职能,搭建了宣传教育平台、素质提升平台、就业创业平台、权益保障平台和精神文化平台“五大平台”,丰富试点工作实践载体。
“每年‘八一’建军节的时候,镇里都会邀请我们到服务所里看节目、参加联谊。”玄马镇退伍军人王斌说。
“国防教育、政策查询、技能培训、军属座谈、节日联谊,这些活动都在军人军属服务所里开展。”玄马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主任权向荣介绍。
“我们把试点工作和常规工作结合起来,开展新兵家庭大走访、送喜报、挂光荣牌匾、‘最美退役军人’评选、矛盾清查化解、健康义诊、帮困送温暖、送文化进军营八项活动。”郭自彬介绍,“五大平台”“八项活动”构建起了“12358”工作模式的最后两项内容,让军人军属切身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