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11月06日
第11版:健康

【寻医问药】警惕伪装的血液病

    郑金美

    腰背痛、贫血、小便中泡沫多……这是老年人常碰到的烦恼,很少有人将其与恶性血液疾病联想到一块。这种名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恶性血液病隐匿性强,还是个“伪装高手”,发病率已超过急性白血病,且多发于老年人。

    明明是常见的腰背痛,为何是恶性血液病的信号呢?其实,多发性骨髓瘤是由骨髓中的浆细胞异常增生引起的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正常情况下,浆细胞的功能是产生抗体或免疫球蛋白,参与免疫反应,清除外来的细菌、病毒等。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体内会产生大量癌变的浆细胞-骨髓瘤细胞,还会分泌出大量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M蛋白。这些病变给患者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骨髓瘤细胞不断地大量增殖,侵犯骨质后,会导致严重的骨病。患者常伴严重的骨质疏松,在不经意情况下即可发生病理性骨折,病人的骨头成了空心的“树桩”,推拿、按摩、手术反而加重了病情。

    多发性骨髓瘤还会影响正常的红细胞生成,导致严重贫血;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M蛋白的分泌,会抑制正常免疫球蛋白的生成,造成免疫功能低下;还会造成肾脏病变。

    对多发性骨髓瘤,很多人会觉得陌生。通过电视剧或相关报道,普通老百姓对于白血病知晓度较高。实际上,多发性骨髓瘤并不鲜见,发病率已超过急性白血病,位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第2位。这种病多见于40-70岁,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65岁以上老年人中,约2%患有MGUS(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而MGUS患者中约10%会发展为多发性骨髓瘤。因此,MGUS是多发性骨髓瘤的高危因素,患者须定期随访。

    多发性骨髓瘤的首诊科室应为血液科,但由于目前老百姓对该病的认知程度偏低,延误治疗的现象很常见。因此,60岁以上老年人可把肝功能检查中“球蛋白”这项作为早期监测指标。球蛋白偏高时,可到血液科进一步检查。当出现持续腰背疼痛,骨折、贫血、肾炎等病久治难愈时,也应考虑到血液科接受进一步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尽管不能治愈,但通过规范化治疗,完全可实现患者的长期生存。随着转化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新药近十余年来不断涌现,临床治疗方案不断推陈出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5年生存率已从过去的25%提高到了75%。

    由于该疾病本身的特性,在患者中强化持续治疗的理念非常关键。有的患者治疗1-2次后,自认为症状缓解了,就不治了。病情复发后,治疗反而变得更困难。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是个长期持续性的过程。

2018-11-06 1 1 甘肃日报 c93395.html 1 【寻医问药】警惕伪装的血液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