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10月30日
第03版:要闻

答好脱贫“减法”题

    (接1版)协调安排168个省市县镇帮扶单位、4282名帮扶干部联系贫困村和贫困户,组建19个驻村帮扶工作队。

    驻村工作队按照扶贫工作“七个一批”的清单式管理要求,深入贫困村,分析致贫原因,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科学制定贫困村退出和贫困户脱贫帮扶计划,加大到村到户精准帮扶工作力度,及时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在丰乐乡易弯村村民张之福的家里,驻村工作队了解到他家人多地少,一方面需要照顾家庭无法外出打工,另一方面缺乏资金不能发展产业。根据这个情况,帮扶干部帮其落实扶贫资金,鼓励他通过养羊致富。

    经过几年的发展,张之福的羊只存栏量已经达到了400多只,不仅稳定脱贫,也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致富明星。

    因人施策,一户一策。近年来,民乐县累计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710万元,优先保障“一户一策”扶贫项目实施,确保扶贫政策和帮扶举措到村到户到人。同时,制定出台帮扶工作责任清单、问责办法和工作制度,进一步加强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确保驻村干部“下得去、干得好”。

    干部有担当,扶贫有保障。4年来,民乐县19个贫困村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危旧房全部得到改造、水泥路四通八达、自来水连接家家户户、各类文化休闲场所一应俱全;富民产业更是蓬勃发展,养殖、种植产业技术日渐成熟,销售网络日趋完善……

    搬出“穷窝” 天地更宽

    民乐县大部分的贫困村聚集在山区,交通不便,发展受限。怎么办?易地扶贫搬迁成为这些村子的首选。

    民乐生态工业园区内,20多栋精美的住宅楼格外亮眼,这里就是该县的圆梦苑易地扶贫搬迁点。2018年春节前,丰乐镇何庄村的贫困户张秀昌一家搬到了这里,照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过上了跟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近年来,民乐县把易地搬迁作为重大扶贫项目全力推进,2016年至2017年,先后建成28栋安置楼,搬迁入住建档立卡贫困户942户、3690人。目前,2幢77套住宅楼正在建设,第三批建档立卡贫困户将于明年6月搬迁入住。

    不仅要搬出“穷窝”,还要换掉“穷业”。为实现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目标,民乐县引进海升集团投资4.8亿元建设占地466亩的海升现代智能玻璃温室项目,投资2.3亿元建成占地300亩的甘肃方舟水世界项目,积极打造集现代农业观光、有机农产品采摘、生态休闲娱乐、科普教育培训等于一体的主题公园,实现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800人就地就近就业。

    企业带动 后劲更足

    甘肃华瑞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张掖首家“新三板”挂牌上市企业,也是我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为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民乐县扶贫开发办与该公司签订资金委托带贫协议,探索建立了“3+X+N”,即“政府+企业+合作社+多个贫困户+不同的扶贫方法”的带贫方式,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

    县财政向企业入股扶贫资金1702万元发展畜牧业,每年获得不低于136.16万元的保底收益,用于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同时,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常年在企业务工,增加收入来源。

    “华瑞农业”带贫仅是民乐县龙头带动、企业帮扶的一个实例。

    近年来,民乐县坚持把培育壮大富民多元产业作为精准脱贫的治本之策,大力推行村有一项特色产业、户有一座种养棚圈、人有一项致富技能的“三个一”扶贫模式,引导贫困群众大力发展中药材、马铃薯、高原夏菜、小杂粮、饲草等特色产业,贫困片区特色产业面积连续多年稳定在总种植面积的70%以上,耕地面积大的相对优势正在转化为促农增收的绝对优势。

    同时,县里大力发展以食用菌大棚、果蔬日光温室为主的现代设施农业,贫困片区累计建成食用菌大棚2168座、果蔬日光温室1810座,食用菌产业成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兴主导产业。紧抓被列入全省重点扶持发展的牛羊产业大县机遇,扶持贫困群众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和家庭养殖暖棚,扩大饲草种植规模,累计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22个、养殖暖棚3569户,带动发展规模养殖户6340户。

    此外,县里还坚持品牌培训与劳务输转紧密结合,以需求定培训,以培训强技能,以技能促输转,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深入实施电商扶贫工程,建成19个贫困村电商便民服务网点和“村邮站”,被确定为全省电商扶贫先行先试县。

    这道脱贫“减法”题,民乐县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案。未来,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如何做好群众增收的“加法”题,又摆在了民乐县眼前。新时代,新目标,民乐人民正勠力前行,奋力奔向全面小康。

2018-10-30 1 1 甘肃日报 c92302.html 1 答好脱贫“减法”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