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8年05月23日
第09版:甘肃史话

【陇上人物】尹喜

    尹喜拜师图

    尹喜,字公度,亦称关尹或关尹子,因居“关令”之职而有此称,先秦时邽县(今甘肃天水)人。《甘肃新通志》《秦州直隶新志》《天水县志》等书记载:“尹喜故里,在县城东三十里之伯阳渠北山上,有尹道寺。”

    尹喜自幼聪明好学,喜研玄学,尤对《易经》《太公素书》攻读甚深,善天文秘纬之术。他习伏羲之法,仰观于天,俯察地理,莫不洞彻。及长出游,游览于山水之间,至终南山周至,结草为庐,居住修行。后因以其庐观天察地之故,称名“楼观台”。

    周王获知尹喜有道行,召至都城雒邑(今河南洛阳),拜为大夫,后召为东宫宾友,并曾先后做过散关和函谷关令。

    相传老子骑青牛云游天下,以传讲道家学说经国济世,向西域开化。时任函谷关令的尹喜知老子学识渊博,心藏大智,便叮嘱下属,如见有形貌脱俗之人,不得听任其过关。自己还派人洒扫道路,焚点香火,恭候圣人到来。老子行至函谷关,尹喜闻讯,行弟子大礼,再三叩拜,敬请老子留下,但老子不肯,之后尹喜便托病辞官,随老子一起西行,经关中、越秦岭、沿渭水受尽千辛万苦,行至他的故乡秦州伯阳。

    老子和尹喜二人在伯阳龙山上筑庵讲道,一住便是好多年。老子日夜著书立德,修行练功,经常把自己的著述和所思所想讲给尹喜。老子为了使其学说得以广泛传播,将所著《道德经》传于尹喜。老子遂去,不知所终。

    尹喜得《道德经》后,专心苦读,研究其奥妙。终于弄通了老子用“道”来说明宇宙间演变规律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观点,以及“无为而治”的思想。三年后,著成《关尹子》九篇,被道家称之为“文始真经”,发挥道学至理。《庄子·天下篇》概括其思想为“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以居”,将他推为“古之博大真人”。《吕氏春秋》称“老聃柔,关尹贵清”。东晋道教理论家葛洪对《关尹子》九篇推崇极高,认为:方士不能到,先儒未尝言,可仰而不可攀,可玩而不可执,可鉴而不可想,可符而不可说。

    尹喜去世后,战国至秦汉间即有崇其道者聚集至旧宅楼观台,弘扬其道。至魏晋时形成了道教楼观派,尊老子为始祖,尹喜为真人。其后,道教一直延续至今,成为现今五大宗教中唯一起始于中国本土的宗教。

    在今天水市的麦积区伯阳镇,传为尹喜故里,并有老子、尹喜传道、讲经故址以及炼丹灶、老子庵等遗迹。 (本报记者 张葆英 整理)

2018-05-23 1 1 甘肃日报 c65607.html 1 【陇上人物】尹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