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7年12月25日
第01版:要闻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彰显文化的力量

——敦煌文博会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本报记者施秀萍 通讯员周斌全

    敦煌,是个耀眼的名字,无论古今。

    曾经,敦煌是中西交通的枢纽要道,丝绸之路的咽喉锁钥,对外交往的国际都会,经营西域的军事重镇,在中华历史长卷上书写了熠熠生辉的华彩篇章。

    如今,敦煌是享誉海内外的旅游胜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丝绸之路上留存历史印记最为清晰、文化遗存最为丰富、自然遗产最为独特的枢纽城市,用粉墨重彩续写着字字铿锵的动人书篇。

    耀眼,不仅仅因为其东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接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靠嶙峋曲折的北塞山的壮丽地域。

    更因为,其厚重的文化。古,因磅礴璀璨的文化成就历史敦煌;今,亦因绚丽厚重的文化承载未来敦煌。

    敦煌文博会,就是实践例证之一。

    自2015年3月,国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要“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以来,甘肃举全省之力成功举办两届敦煌文博会,敦煌也俨然成为民心相通的新平台、向西开放的新前沿和文化自信的新基点,在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中彰显出大有可为的磅礴气势。

    民心相通的新平台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历史文化的现代交集和共识,是民心相通的关键支点。

    敦煌文博会,正是这样一个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文明互鉴、增进民心相通的国家级、国际化平台,承载着支撑“一带一路”、促进民心相通的崇高使命。

    2016年9月20日,首届敦煌文博会成功举办,反响巨大:85个国家、10个国际组织的1500名政要、嘉宾与会,达成了旨在“加强文化交流、实现合作共赢”的《敦煌宣言》。特别是国家主席习近平专门发来贺信,深刻阐明“敦煌是历史上东西方文化交汇的重要枢纽”,深刻定义敦煌文博会是“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深刻指出敦煌文博会要担当“加强文化交流,倡导文化平等,保护文化遗产,推动文化创新,加强文化合作”的重要使命,表明中央对敦煌文博会寄予的无限期望和殷殷重托。

    这,更鲜明地标志着:敦煌已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搭上“一带一路”快车,在中华民族复兴、丝绸之路复兴的伟大征程上,敦煌文化复兴和这座城市复兴的光荣梦想正一步步照进现实。

    今年9月20日,第二届敦煌文博会举行。这届敦煌文博会以“推动文化交流、共谋合作发展”为宗旨,以“加强战略对接、深化务实合作”为主题,成功举办了“论、展、演、创、贸、游”六项主体活动,并先后举办了“2017‘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和“丝绸之路(敦煌)国际司法合作论坛”,51个国家、3个国际组织的582位中外嘉宾以及2100多名参展商、采购商、中外记者、知名企业代表等各界人士参加第二届敦煌文博会,共享文化盛宴,被国内外誉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丝路沿线各国建设“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的美好愿景,通过敦煌文博会这一平台和窗口,得到了完美诠释和呈现,更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深化合作、加快发展增添了动力、提供了机遇。

    “敦煌文博会是国家级平台,由甘肃省政府和中央五部委主办,我们主要是尽好东道主之责,做好‘强筋、壮骨、靓肤’3篇文章。”酒泉市委常委、敦煌市委书记詹顺舟告诉记者,“强筋”,就是增强文博会的承接能力。敦煌市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建成了国际会展中心、敦煌大剧院、敦煌国际酒店等文博会核心场馆,引进并相继建成运营了一批功能性产业项目,城市的活力、魅力、承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壮骨”就是夯实文博会的支撑基础。敦煌市完善了包括三条高速公路在内的城区、园区、景区交通网络,全方位改造了市政设施,大幅度提升了医疗卫生、食药安全、消防应急等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功能上了大台阶。“靓肤”就是扛起文博会的颜值担当。敦煌市一方面整治城乡环境,塑造城市风貌特色,仅2016年一年的植绿造景规模就相当于过去5年的总和;一方面成功创建为全国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向西开放的新前沿

    敦煌在历史上长期处于开放的前沿,又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内陆开放城市,“开放包容”——就是敦煌文化和这座城市的精神特质。

    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的新一轮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开放,特别是加快向西开放。

    这方面,敦煌有着良好的基础条件,也有广阔的战略纵深。基础条件方面,主要是敦煌即将建成国际空港和口岸,依托这一龙头正在搭建空港物流园、海关特殊监管区等开放型经济平台。战略纵深方面,主要是敦煌即将融入全国高铁网,建成三条高速公路,开通敦煌至格尔木铁路从而形成第二条藏区“天路”,敦煌由此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中必然成为承东启西、内外链接的关键支点。

    “一带一路”建设,旅游业“先知先觉”。而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和丝绸之路旅游线黄金点,正是敦煌最大的“软实力”。近五年,敦煌旅游业主要指标年均增长30%以上,近三年境外游客年均增长40%,就是最好的印证。

    尤为重要的是,旅游业是最具包容性、融合度和带动力的产业,具备成为对外开放“引擎”的特质。大幅增长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游客给敦煌带来的是国际上的影响力、美誉度和信息流,因此,敦煌正着力将“融合化”作为建设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的重要路径之一,让文化产业、现代农业、新兴工业、现代服务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

    敦煌文博会,正为“融合化”搭建了有效桥梁。                   (转2版)

2017-12-25 ——敦煌文博会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1 1 甘肃日报 c31392.html 1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彰显文化的力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