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7年12月19日
第09版:甘肃 科教文卫

【关注】网络直播课为农村小规模学校“补缺”

——安定区教育信息化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探析

    安定区宁远学区红土学校的学生正在上网络直播课。本报通讯员 黄清生

    本报记者 李欣瑶

    寒冬时节,安定区李家堡学区铧尖堡教学点的一间教室里暖意融融。20名学生围坐在一台多媒体教学一体机前正在上音乐课。

    教学一体机的大屏幕中,一名老师正带领着孩子们学习一首鄂温克族民歌《大雁湖》,孩子们跟随着老师的节奏,边唱边做着动作。时不时,老师还会通过视频语音系统和学生进行互动。

    这间教室坐的是这所小学全部的学生。这是我省农村很常见的一所小规模教学点,孩子少、教师缺,导致以前音体美课常常开不全。

    而孩子们正在上的这种网络直播课解决了教师短缺的问题,一条网线、一台多媒体一体机,就可以让音乐课高质量地开起来。

    小规模学校的制约瓶颈

    在近期举行的一次新闻通气会上,省教育厅厅长王海燕介绍说,目前我省义务教育阶段仅有一名学生的学校为284所,5名学生以下的学校近千所,百名学生以下的学校有4000余所。

    这些就是人们常说的小规模学校。这些学校大多处于我省山大沟深的深度贫困地区,师资力量不足、部分课程无法开好等都成为了制约这些学校发展的瓶颈。

    在我省出台的《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调整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求保留和设置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意见》中还提出,我省将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确保农村学生就近上学。

    既然要保留,那么小规模的学校如何办,如何实现与其他义务教育学校的均衡发展,如何解决教师缺乏问题,成为了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要研究课题。

    王海燕做了这样一个分析:目前我省各级各类学校有学生近500万人、教师40万人,按照生师比例来计算,教师队伍总量是充足的;但是总量充足的背后面临的是教师结构性短缺,城乡分配不均、部分学科教师短缺。

    就拿铧尖堡教学点为例,全校有20名学生、8名教师,教师包括语文、数学、外语、体育科目,但是没有专业的音乐、美术教师。在以往,学生们的音乐、美术课只能由其他科目的教师代讲,或是通过光盘进行教学。

    铧尖堡教学点面临的艺术课教师结构性短缺,在全省其他小规模学校同样存在。受限于专业教师资源缺乏,开齐开全课程,特别是高质量地开齐开全艺术类课程成为小规模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网络直播课的有益尝试

    如今的铧尖堡教学点,不仅能开齐开全音乐、美术课,而且上课的都是专业教师。这一切,得益于安定区开设的网络直播课程。

    这一想法最初来源于李家堡学区校长邵锦堂。2016年,邵锦堂在静宁县参加第二届中国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年会时,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和同行交流,产生了开设网络直播课解决教学点专业教师不足的想法。

    回到学校后,邵锦堂说干就干。今年年初,具有安定区特色的网络直播课——“阳光课堂”就率先在李家堡学区试行了起来。

    “阳光课堂”依托国家为农村学校和教学点配备的电子白板或多媒体教学一体机、网络设备,以及上海沪江网研发的一种网络直播平台展开。也就是说,再偏远的教学点,只要有一台多媒体教学一体机、一根网线,就可以在网上与其他学校一同上课。

    最初,李家堡学区发起的“阳光课堂”联盟,仅有学区内的学校参与。每周由中心校排课,主要针对学区内偏远教学点音乐、美术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课展开。课程排好后,由专业教师在网络直播教室进行主讲,参与学校同步上课。通过网络直播系统,直播教师和每个教学点的学生进行互动,同时每个学校还配备一名助学教师,“双师”同时完成教学。

    经过近一年的发展,安定区其他学区的教学点也被这种方便、易于操作的网络直播课所吸引,越来越多的学校加入了这个联盟。目前,安定区已有4个学区的28所学校加入“阳光课堂”联盟,参与学生达到1800余人。

    当记者走进宁远学区中心校的网络直播教室,一堂美术课正在进行。一台电脑、一个麦克风、一个摄像头、一根网线,这就是直播教师所需的全部设备。

    这一堂美术课,由薛川教学点的美术教师王莉主讲,主题是“一棵树眼中的四季”。还没开课,6所学校的学生早已守候在了各自的教室里。

    由于之前已经在“阳光课堂”的微信群里提前通知,各校的孩子们都准备好了蜡笔、牙签等简单的工具。直播课开始了,王莉挨个给每个学校的学生打招呼,并边讲边给学生们放自己制作的课程幻灯片。在整个课程幻灯片中,有歌曲、有故事、有知识介绍,王莉还不时通过语音和视频系统向孩子们提问,6所学校的学生虽然相隔很远,但是这一堂课却像是一个集体大课堂。

    在王莉的指导下,6所学校的孩子们同时开始了“一棵树眼中的四季”的创作,水彩笔描线条,蜡笔进行多层涂色,再用牙签刮出不同形状的图案。不多一会,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画从孩子们手上诞生。

    王莉毕业于兰州财经大学美术专业,毕业后她成为了薛川教学点的一名美术教师。在以前,由于同一个学区里有些学校没有美术教师,她一周要跑3所学校走教上课。如今,有了“阳光课堂”后,王莉只需要每周来一趟宁远学区中心校的网络直播教室,就可以为多个学区多所学校的孩子上课。

    据邵锦堂介绍,在联盟内,网络直播课统一排课,到了上课时间,有需要的学校自主加入课程直播系统。在教学中,采取“双师课堂”的模式,由“线上”老师和“线下”老师相互配合完成教学,这样课程的开设效果更好。

    “阳光课堂”的叠加效应

    安定区的“阳光课堂”从今年2月25日开讲以来,已经有了近两个学期的尝试。在发起人邵锦堂心中,“阳光课堂”不止可以解决开齐开全课程的问题,还有着更深层面的意义。

    在今年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沪江网校发起了一次网络在线课程,全国多所学校的学生同时在线上一堂关于“世界博物馆日”的课程。在当时的现场连线中,李家堡学区联合教学点的学生马永杰站起来同丹麦一家博物馆的馆长进行了对话,“我是来自中国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学区的一名学生……”

    马永杰利落的一席话让邵锦堂很是惊讶,在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学生一同进行的网络课程中,马永杰毫不逊色。

    邵锦堂意识到,这是“阳光课堂”为孩子树立起来的自信。在“阳光课堂”里,孩子们经常与直播老师沟通,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

    邵锦堂说,小规模学校的学生少,有时候一个年级只有一个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同伴。而“阳光课堂”为小规模学校创造了一个大的班集体,几所甚至十几所学校的学生同上一堂课,互相通过大屏幕可以看到,这让学习的过程不再孤单。

    同时,邵锦堂更看重的是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开起来以后带给孩子们的快乐。“现在网络直播课是孩子们最盼望上的课程,我们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画家,而是唤醒农村孩子的艺术细胞。”邵锦堂说。

    对于王莉这样的网络直播课教师来说,准备这样的一堂课要花去比平时多几倍的时间。“在平时的面对面教学里,教案相对简单。而网络直播课我要准备一个适合远程教学的多媒体课件,用声音、图像、故事来与我的教学相结合,让学生们能够有身临其境听课的感觉。”王莉说。

    但让王莉感到高兴的是,自从开始网络直播课后,自己虽然备课量比平时增加,但是在学生中认可度也大大提升。有时候去其他学校,孩子们会围上来喊“王老师”,网络课程让她的学生群体成倍增加,也让她有了更多的成就感。

    如今,“阳光课堂”联盟在安定区的推广范围进一步扩大。据安定区教育体育局党工委副书记汪建平介绍说,安定区充分利用财政资金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各个学区配备多媒体教学一体机,同时引入了网上直播教学工具。目前,安定区的19个学区基本实现了网络直播课堂全覆盖,偏远教学点的艺术类课程也由以前的开不起来、课时开不足,到现在能够固定开课。

    多举措办好小规模学校

    安定区“阳光课堂”联盟的开设,是我省小规模学校寻求教学质量提升的有益尝试。在我省其他地区,为小规模学校开齐开全课程、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一直进行着不同的尝试。

    早在2013年,我省就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中确需保留和恢复的教学点配备了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当时,为我省3000多个教学点配备了电脑和液晶电视机,通过电脑里丰富的课程资源,补齐未开全的课程。

    随后,全省各地在农村大力推广“学区走教”的方式,整个学区内统一调配教师资源,“学生不动教师动”,通过教师走教为偏远教学点开齐开全必要的课程。

    与此同时,我省还出台了办好小规模学校的相关工作方案,采取一系列举措,专门解决小规模学校的困难。根据方案,我省在师资配备上向小规模学校倾斜,并提高小规模学校教师待遇。同时,我省鼓励各地探索小规模学校学制方面的改革,在一些地区实行“三六学制”或“四五学制”,即小学前三年或四年就近入学,义务教育后半段到中心学校或是县城学校寄宿,以此来全面提升小规模学校教学质量,缩小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间的差距。

    此外,我省还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优质资源共享,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全省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86.85%,这一举措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必要条件。随之,网络直播课、网络共享课在定西市安定区、临洮县等地推广开来。

    王海燕说,我省还将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通过“班班通”、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库等形式,让农村学生享受到和城市学生同样的优质教育资源。同时还将开展专项培训,提升农村教师的教育信息化使用能力和水平,让农村教师真正利用好教育信息化这一手段。

    【说话】让“阳光”普照小规模学校

    李欣瑶

    在我省农村地区,有这样一些小规模学校,几个学生、几名老师就是学校的全部人员。

    为了农村孩子能够就近上学,这些小规模学校被保留了下来。学校虽小,但却是农村孩子求学之路的起点。

    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社会和教育部门把目光投向了如何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对于城市学校来说,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是解决“大班额”、课堂提质、全方位发展。但是对于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学生来说,也许得从开齐开好课程说起。

    在我省农村很多小规模学校,目前面临的问题就是艺术课专业教师缺乏,音乐、美术等课程由其他课老师代讲,或是利用光盘进行教学。

    也许有人会说,艺术类课程高考不考试,开不开都无所谓。对于应试教育来说,艺术类课程看似无足轻重,但是对于素质教育来说,艺术类课程却很重要。可以打这样一个比方:语数外这些传统意义上的“主课”把学生领进了教室,艺术类课程则像是一扇扇窗户。有了这些窗户,“阳光”才能照进来,学生们接受的才算是完整的教育。

    前些年,一些家长、学生甚至老师都不重视艺术类课程,考试科目学好就行,音乐、美术课可以随意挤占。在这样的观念下,就有了很多这样的学生,也许他们成绩不错,但是当离开学校之后,却发现自己不会画画、听不懂音乐、不会任何体育项目。这样的人生缺乏爱好,生活难免乏味。

    近些年,人们对艺术类课程越来越重视,城市的家长会主动送孩子们去兴趣班画画、学音乐,但对于偏远农村的孩子来说,上一堂专业的美术、音乐课都是奢侈。于是,就有了定西市安定区网络直播课这样的大胆实践,专业教师通过网络授课,偏远教学点的孩子通过多媒体设备上课。这样的教学,比其他老师代讲、光盘教学要好得多,孩子们起码上了专业的艺术类课程。就像当地一名农村学校校长所说,我们开这样的课就是为了唤醒农村孩子的艺术细胞。

    这样的尝试,是因地制宜想出的办法,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小规模学校的学生虽少,同样期盼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教学点虽然偏远,但仍然需要专业的艺术课教师上课。我们在关注义务教育发展的同时,也需多关注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为农村学生打开艺术课这扇“窗”,让“阳光”普照小规模学校。

2017-12-19 ——安定区教育信息化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探析 1 1 甘肃日报 c29912.html 1 【关注】网络直播课为农村小规模学校“补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