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王希
截至10月31日,沪深两市3419家上市企业如期公布了三季报:整体看业绩稳步增长,内在质量有所提升。作为经济运行中最活跃的“细胞”,上市公司业绩报告从微观层面释放出宏观经济走势的三个信号。
首先,上市公司业绩报喜、盈利改善,彰显了宏观经济稳中向好态势继续巩固。
前三季度,沪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0.67万亿元、净利润2.0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67%和16.68%;同期,深市公司平均营业收入35.23亿元,增长25.60%,平均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8亿元,增长25.93%。
宏观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持续发展,支撑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有利条件不断积累增多,是上市企业营收、利润增速改善背后的有力支撑。
其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传统行业焕发新活力,新产业加速成长。
今年以来,伴随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的政策持续发力,一方面煤炭、钢铁、有色等传统周期性行业呈“逆袭”之势,业绩大幅改善,另一方面大健康、绿色低碳、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形成新的增长点。
再次,金融业更重视以服务实体经济获得自身发展。
经济活,金融活。从三季报数据看,金融行业盈利持续修复、总体保持平稳。沪市上市银行资产质量普遍好转,工农中建四大行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较年初下降约0.02到0.4个百分点;保险行业经历阵痛后业绩亮丽,前三季度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共实现净利润1091.11亿元,大幅增长30%。
值得注意的是,“服务实体经济”成为各金融上市企业业绩报告中的高频词。业内人士指出,十九大报告提出了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的新要求,实际上是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一部分,与实体经济紧密联系、互相支撑,这要求金融业未来要回归本源,走与实体经济相得益彰的发展之路。
此外,三季报显示,国企上市公司战略重组、混合所有制等改革成果令人瞩目。
前三季度,深市主板国有上市公司平均实现营业总收入87.11亿元,同比增长20.85%;净利润5.42亿元,增长52.08%,增幅高出板块平均水平16.93个百分点。同期,沪市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7.69万亿元、净利润1.82万亿元,分别增长15.41%和14.78%。
三季报落幕,上市企业全年业绩概貌也逐渐清晰。目前,超过900家深市上市公司披露了年度业绩预告,其中近8成预计2017年度业绩上行,全年业绩预计持续向好。 (新华社北京11月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