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民报
2019年01月26日
第04版:三农文摘

省博三“国宝”亮相央视《国家宝藏》

1月20日晚,在亿万观众的期待之下,央视《国家宝藏》第二季第七期专题关注甘肃省博物馆的三件镇馆之宝:铜奔马、人头形器口彩陶瓶、驿使图画像砖。三件镇馆之宝由此悉数掀起神秘面纱,进入观众眼帘。

铜奔马,1969年出土于武威市雷台汉墓,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千克。造型矫健精美,作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状。塑造者摄取了奔马三足腾空、一足超越飞鸟的刹那瞬间。让飞鸟回首惊顾,更增强奔马疾速向前的动势。其全身的着力点集注于超越飞鸟的一足上,精确地掌握了力学平衡原理,具有卓越的工艺技术水平。铜奔马被认为是东、西方文化交往的使者和象征,被确定为中国旅游的标志。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于1973年出土于秦安邵店大地湾。细泥红陶。高31.8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6.8厘米。器形为两头尖的长圆柱体,下部略内收,腹双耳已残。口做圆雕人头像,披发,前额短,发整齐下垂。鼻呈蒜头形。鼻、眼均雕成空洞,口微张。两耳各有一小穿孔,头顶圆孔做器口,腹以上施浅淡红色陶衣。黑彩画弧线三角纹和斜线组成的二方连续图案三组。造型以抽象的线条与人头像相结合,颇具特色。装饰以雕塑与彩饰构成一体,极其自然。是一件既具实用性又具有艺术性的古代艺术品,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人头形彩陶瓶,是中国美术、雕塑的起源。

驿使图画像砖,上世纪70年代出土于嘉峪关新城魏晋(220~420年)墓葬群5号墓前室北壁东侧,现藏甘肃省博物馆。砖长35厘米,宽17厘米。画像砖为米色底,黑色轮廓线,上绘一信使,头戴黑帻,着皂缘领袖中衣,左手持棨传文书,跃马疾驰。生动再现了当时西北边疆驿使驰送文书的情景,客观真实地记录了距今1600多年前这一地区的邮驿情形,被认为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古代邮驿形象资料。(摘自人民网)

2019-01-26 3 3 甘肃农民报 c106810.html 1 省博三“国宝”亮相央视《国家宝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