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马如娟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多年来,金川集团围绕“建成世界一流企业”总目标,以显著提升集团整体创新能力为核心,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各类科技攻关项目,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切实抓好科研平台建设、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工艺技术指标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较好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用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科技创新“硬实力”
核电用镍基高温合金GH4169带材开发与应用研究;
镍钴高温合金及高镍单晶三元正极材料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化应用;
合金真空纯净化熔炼新技术;
……
这些读起来很“抽象”“生僻”的专业术语,用“高、精、尖、端”四个字来说更形象更具体。
这些高科技技术看似距离大众的生活很远,其实不然。
2023年12月,金川集团厚度仅有0.05毫米的“手撕镍带”年产量突破60吨,实现量产,标志着金川集团纯镍箔材生产技术从研发阶段迈进产业化发展新阶段。
作为新能源电池的核心关键部件,纯镍箔材研发周期长、技术壁垒高、实现规模化量产难度高。金川集团从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两方面进行突破,经过十年的科技攻关,成功实现规模化量产,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成功销往海外,成为金川镍加工带材产品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
据了解,手撕镍带生产工艺复杂、技术难度较大,只有掌握了真空熔炼技术和综合加工技术,并且拥有优良的装备水平,才能生产出薄如蝉翼的镍带。其宽度达到300毫米,厚度仅有0.05毫米,只及A4纸的一半,用手轻轻一撕就能裂开,是生产新能源电池、电子仪表零件、医疗器材等产品的核心关键材料之一。
“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用4N无氧铜板材及超长异型管材制备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项目开发的4N高纯无氧铜板,突破了医用重离子加速器关键部件“卡脖子”问题,填补了国内生产空白,提高了我国医用、电子材料、仪器件等高端领域铜及铜合金材料供应的自主保障能力。
类似的“生活类”“生产类”的产品在金川集团“研发应用购物车内”还有很多,举不胜举。
科技创新成为金川集团发展的不竭动力。这些拥有科技含量的“硬核”专利技术,为金川集团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高质量发展汇聚了新动力。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了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2023年,金川集团组织开展各类重大科研攻关课题136项,其中国家级、省市级纵向项目46项,集团级科技攻关项目共90项,完成研究42项。
近年来,金川集团在有色冶金关键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和矿冶数智化转型等领域超前布局,攻破一系列新产品制备关键技术和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数据显示:2024年金川集团安排科技投入54亿元,其中上半年完成科技投入24.79亿元,同比增长10.05%。
成果转化“加速度”
科技成果转化是创新链与产业链结合的关键环节。
“持续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产业化,为支撑集团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发挥战略引领作用。”金川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金川集团科研课题坚持“战略性研究+解决生产难题”两条腿走路,不仅为集团的战略发展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持和保障,还提升了集团核心竞争力。
仅去年,金川集团组织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率超过76%,一系列新产品被推向市场,新产品收入占比达43%,集团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规模持续提升,整体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据介绍,“高导、屏蔽材料的研制与开发”项目开发了导电纯镍粉、镍包石墨粉、片状镍粉等高端产品,建成100t/a导电镍粉、50t/a片状镍粉中试线,已实现产销,预计集团每年增加工业产值0.5514亿元,进一步丰富镍系列粉末产品种类,延伸集团产业链,实现集团产品在高精尖端应用领域的拓展,为后续开发系列产品提供装备及技术支撑。
近年来,金川集团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将科技创新作为增强集团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手段,依靠科技创新“补短板”“筑长板”,在纯镍带材、电热合金、精密合金、镍基核电材料及航空航天材料、导电镍粉、医用合金等方面持续发力,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使原创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