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白杨
近年来,礼县大力实施“旅游活县”战略,紧盯打造文旅康养胜地目标,充分挖掘深厚的三国历史文化底蕴,加速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持续擦亮文化旅游品牌。
礼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是秦文化发祥地,秦国最早都邑所在地,《诗经·秦风》诞生地,三国时诸葛亮“六出祁山”发生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首《诗经》中耳熟能详的诗歌就诞生在礼县的西汉水畔。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在礼县交融,仰韶文化和巴蜀文化在礼县交汇,秦早期文化、三国文化、盐井文化和以乞巧为代表的地域民俗文化积淀深厚、魅力独特。
礼县又是全国三国文化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六出祁山”“卤城刈麦”“空城计”“木牛运粮”等经典故事广为流传,素有“秦皇祖邑·三国胜地”之美誉。
礼县古迹遗址众多,文物遗存丰富,是甘肃古文化遗址遗存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有不可移动文物点18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保单位8处。甘肃秦文化博物馆就坐落礼县,馆藏文物7000余件,古籍资料1万余册,其中一级文物74件、二级文物102件、三级文物282件。有秦人第一陵园-大堡子山秦西垂陵园、秦始皇西巡祭天遗址-四角坪、诸葛亮“六出祁山”遗址-祁山武侯祠、发祥于周代的卤城古盐井等珍贵历史遗存。全省七个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礼县就占到两个。
礼县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富集。境内有陇东南最大人工湖—秦皇湖,以及上坪草原、洮坪原始森林等多处绚丽自然景观,现有国家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3个。
作为全省“农业优先型”县,礼县还有60万亩优质苹果,10万亩道地中药材,礼县苹果是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礼县大黄是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这些都为发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礼县把文旅产业作为县域发展思路的重要着力点,紧盯文旅融合定位,锚定陇上历史文化名县目标,在园区建设、景区创建、旅游线路打造、“文旅+”新业态培育等方面不断探索实践,文旅融合发展势头正劲。
首先,擦亮特色品牌、优化文旅融合发展布局。礼县围绕先秦文化和三国文化这两张“关键牌”,分区域打造“诗经·秦风·蒹葭原创地”“秦皇祖邑·三国胜地”“三国蜀魏之争征战地”文化品牌,规划了“一区、三园、三线、五产业”的发展布局,初步形成“大景区+全域游”发展格局。
其次,加强设施布局,夯实文旅融合发展根基。编制了陇南礼县秦汉文化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涵盖6大核心项目和25个支撑项目,着力打造“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共同富裕示范区、国家乡村振兴样板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先秦文化聚焦区”。礼县还多方筹措资金,让礼县大堡子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礼县祁山三国文化产业园、礼县秦皇湖农文旅综合体、礼县全民健身中心、礼县新城体育公园等文旅项目有序推进。
同时,深度挖掘潜力,增强文旅融合发展后劲。礼县秉承“旅游+”理念,全领域深挖资源潜力,精心打造了大秦崛起文化游、三国风云文化游、生态风光休闲游等三条“精品主题旅游线路”,开发了一批民俗体验、文化演艺产品,研发了秦小虎、秦小兔、秦小龙等30余种特色文创产品,实现文旅产业全领域、全链条融合发展。
如今的礼县,全域旅游迅速崛起,基础条件大幅改善,资源禀赋、发展空间、产业基础、地理区位等优势日益凸显,文旅康养产业转化增值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