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祁玉洁
靖远县将“强工业”视为“强县域”的基石,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县、产业兴县”战略,持续强化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全力推动县域经济向工业主导与农业优先并重的格局迈进。2023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高达123.07亿元,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成为驱动县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龙头引领 工业产值稳健增长
炎炎夏日,记者跟随白银市全媒体采访团深入甘肃金杭瑞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一线机器轰鸣,数百米长的绿色建材生产线上,一块块经过精细抛光、打蜡、磨边处理的瓷砖如流水般下线,打包成箱后发往西北、西南、华北乃至中东市场,彰显了“靖远制造”的强劲实力。
甘肃金杭瑞建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靖远县在第二十三届兰洽会上引进的重点项目,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当年见效。
“公司计划总投资10亿元,建设6条年产5000万平方米的高档大理石、墙岩板陶瓷生产线。目前,首条生产线已稳定运行,年产量达500万平方米,第二条生产线将于今年8月投入运营。待6条生产线全面达产,预计年销售产值将突破25亿元,创造近千个就业岗位。”甘肃金杭瑞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左生虎说,公司致力于成为甘肃陶瓷产业的领头羊,通过布局西北市场,推动白银乃至全省陶瓷产业的振兴与发展,对当地经济具有深远的积极影响。
同样在靖远县,白银中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其高性能的无水氟化铝、无水氟化氢及电子级超纯氟化锂等无机氟系列产品,构建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该公司生产副总董海鹏介绍,公司产品远销国内外,已成为西北无机氟化工领域的领军企业。特别是去年,公司生产电子级氟化锂9000吨,实现营业收入25.35亿元,利税4820万元,进一步巩固了在全国锂电池新材料生产领域的领先地位。
在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工业已成为拉动靖远县域经济增长的最强引擎。
链条延伸 产业集群效应凸显
甘肃金杭瑞建材科技有限公司依托白银悠久的陶瓷文化,以本地陶土为原料,生产包括通体砖、仿古砖、全抛釉砖等在内的200余种高档绿色产品,致力于打造中国知名陶瓷品牌和西北首家国家级绿色工厂。
中天化工则在巩固传统无机氟化工产业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向氟锂电池、含氟精细化学品等高端领域拓展,构建了从锂精矿到六氟磷酸锂的完整锂电产业循环经济链。
这仅是靖远县实施延链、补链、强链战略的缩影。“十四五”以来,靖远县在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效:煤炭采选、加工、储运项目相继投产,煤炭储运交易转化能力大幅提升;中天化工装备升级、银光集团609-2项目开工建设,循环化工产业链持续优化;中瑞铝业电解铝及高强度硅铝合金棒材等项目全面达产,有色冶金产值将突破60亿元;特色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新能源项目并网发电,农产品加工产业正在加速集聚,为县域经济注入了新活力。
园区强基 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白银刘川工业集中区是甘肃省循环经济与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关键功能区,以及靖远县“强工业”行动的核心战场,已成为县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去年,该园区成功晋升为省级化工园区,进一步提升了区域竞争力。
刘川工业园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局负责人冯连平介绍,目前,刘川工业集中区已构建起包括稀土、冶金、化工等在内的七大“园中园”,入驻企业达139家。2023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66.44亿元,同比增长14.81%;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9%;工业销售产值完成159.73亿元;进出口贸易额达到452万美元;税费收入2.56亿元,吸纳就业人数超过万人。刘川工业集中区已成为西部地区布局大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理想之地。
以刘川工业集中区为抓手,靖远县将继续强化园区建设,搭建发展平台,集聚各类要素资源,紧扣规划定位布局产业链,立足特色优势延伸产业链,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支撑产业链,全力打造有色冶金、稀土新材料、精细化工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打造煤炭储运、农特产品加工两个示范基地,推动特色产业集聚成势。靖远县的目标是,力争“十四五”末,全县工业总产值突破15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以上,使工业“压舱石”成为县域经济的“硬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