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风景这边独好

——陇南和美乡村建设的“甘肃实践”

花桥村景色宜人

俯瞰福坝村

山根村全貌

山根村民宿

花桥村的“男嫁女娶”仪式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马如娟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党的二十大对新时期农村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今年中央1号文件也强调,要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和”与“美”一样,成为乡村建设的新焦点、新亮点、新热点。

日前,记者走进陇南,近距离感受和美乡村。远山含黛,近水碧幽,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绘制在青山绿水间,绿意盎然的生态田园、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洋溢着昂扬精气神的村民,述说着陇南和美乡村建设的新故事。

和美乡村入画来

陇南的乡村之美,美在山水间,明媚清澈;美在人的笑容里,淳朴欢乐。夏日的陇南乡村,一山一水皆是景。

连绵的山峦包裹着古香古色的村庄,宽阔平坦干净的水泥路,别具风格的农家小院。家家户户窗明几净,挂着彩灯,外墙上绘着各类有趣的图案,还有随处可见的“福”字,这里就是多元富民产业示范型美丽乡村——陇南康县长坝镇福坝村。

“五福新福坝,自古灵秀地,民风传古训,勤劳成风气。”“民约记心里,行动我与你,村容众人护,乡村新天地。”福坝公约牌赫然屹立在村口。

留住青山绿水,才能记住乡情乡愁。

里面是时尚的“福味咖啡”,外面是原汁原味的罐罐茶,在福坝村品味咖啡和茶的邂逅。喜欢喝咖啡的蔡小甜怎么都没想到,在大山深处的乡野山村,居然有一家别致的咖啡馆。“店内的装修风格很独特,特意品尝了一杯拿铁,味道还不错。”蔡小甜兴奋地说,在这里喝的不仅是咖啡,还是一种亲近自然放空自己的感觉。

一组栩栩如生的“五牛图”麦秆画吸引了记者的眼球,只见图中用麦秆做的五牛,形象不一,姿态各异,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头,动态十足。“麦秆画是以麦秆为主要材料,制作而成的一种民间工艺品,构思奇特,图案精美,栩栩如生,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康县福坝村碾坝镇中心小学教师肖叶叶告诉记者,假期的时候,每天都会在这里免费教孩子们制作麦秆画。

一首欢乐的锅庄跳起来,夏日的山根村变得异常热闹。这样的欢乐气氛吸引着各地游客纷纷“打卡”。

村在山脚下,根在泥土里。

在陇南康县长坝镇山根村,记者看到,山根村藏于大山之间,面水而居,错落有致,诗意栖居。改造提升的打铁房、木工房、榨油房、石磨房,乡土味儿满满,拾级而上,一步一景。“这里既保存着古村落的风韵,也融合着现代的气息;这里既有厚重质朴的乡愁,又有朝气蓬勃的活力,有一种小隐隐于野的淡然。”武威游客王远如是说。

“这段时间来我们村旅游的人多了,住民宿的也多了。”山根村胡家大庄桃园喜居江芳兰告诉记者。

在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示范村——陇南康县长坝镇花桥村,主题广场上村民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有的便围坐在茶桌前,品茗聊天。道路两旁很多农家乐、农家客栈、乡村宾馆比比皆是。青涩的核桃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生长在村头的一棵千年菩提树,高峻挺拔、郁郁葱葱,更加鲜活而有力地印证了花桥村的历史。这里犹如一幅诗意盎然的田园风景画。

“陇南的乡村充满着诗情画意,很多村落依山傍水,宁静秀丽,配套服务设施齐全,这次慕名而来,感觉很棒。”来自金昌的肖进银说,以慢下来的生活节奏进村入户深度游,感受原汁原味的自然生态美景和历史人文魅力。

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

小村庄折射大变化。

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乡韵浓起来,游客多起来。从中不难发现: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虽然一词之差,内容要求却大不一样。

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一个大课题,也是必答题。

“要充分调动农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乡村建设要建什么、怎么建、怎么管,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让农民群众真正成为乡村建设和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邓小刚在2023美丽乡村国际论坛上表示,“宜居”要生活便利,村庄基础设施完善,水电路气一应俱全,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宜业”要产业兴旺,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创业就业热火朝天,休闲旅游蓬勃发展,农民就地就近就能实现就业增收。“和美”要乡风淳美,乡村治理务实有效,家风民风淳朴和谐,精神文明积极向上,乡村成为聚人、聚心、聚气的美丽家园。

“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是甘肃的实践宣言——持续深化“千万工程”,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厚植生态底色、扮靓乡村颜值、激活产业动能、提升幸福品质。

——以“和”为笔、用“美”调色。聚焦村庄美、产业兴、百姓富、治理好、乡风和、集体强,打造一批实力乡村、美丽乡村、文明乡村、善治乡村、幸福乡村、活力乡村,着力勾画“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陇原乡村山水画。

——以“和”为韵、用“美”作符。把和美乡村建设作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打造更加优美的自然生态和人居环境,统筹推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让山川秀美、生态良好成为陇原人民的“生活标配”。

——以“和”为基、用“美”促融。坚持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深挖“土”资源、放大“特”优势、提升“产”效益,加快壮大美丽经济,努力让自然与人文交响、“颜值”与“气质”齐飞、“面子”与“里子”共美。

数字显示,2021年和2022年,陇南市建成乡村建设示范村201个,其中省级71个,市县级130个,完成投资13.69亿元。2023年计划建成1个省级乡村建设示范县(康县),乡村建设示范村100个,其中省级46个,市县级54个,计划投资3.65亿元。

绽放“美丽经济”

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农旅融合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们逐步实现了闲置资源活起来、村庄整体美起来、乡村旅游火起来、村民共同富起来的美好愿景,持续将生态优势发展为‘美丽经济’。”陇南康县长坝镇山根村党支部书记胡彦康介绍,山根村多年来积极推动旅游与村庄自然资源、农耕文化、生态环境的深度融合和产业嫁接,促进农文旅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今年起,山根村以发展集休闲观光、养生度假、民俗体验、网红带货于一体的文旅康养产业为目标,在整合村内闲置房屋、土地资源的基础上,开展了“民宿改造”项目,村庄周边群众也可以采用“白天在福坝果蔬培育示范园工作,晚间在民宿酒馆务工”的方式提高经济收入。

据了解,今年“五一”期间,由村集体经济领办的“桃园喜居”民宿开始试营业,仅一个月的营业额就突破了10万元,预计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20多万元,同时还提供了60多个就业岗位。

用“美丽乡村”点亮“乡村经济”。近年来,花桥村走生态立村、生态致富的路子,围绕提升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大力发展农家乐、农家客栈、乡村宾馆等项目,为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据悉,2022年花桥村接待游客约2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30多万元,花桥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580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依托绿水青山,给村民带来了生态红利。福坝村坚持培育“美丽乡村+”模式,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化通道,把“生态优势”变成了“民生福利”。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康养旅游,村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从2014年的3600元提高到2022年的1.4万元。

“2021年开始,我们把乡村旅游作为建设‘和美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力举措,作为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以‘十四五’时期建设西部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田学功介绍,着力推动乡村旅游产品创新、基础提升、品牌创建等“十大工程”,打响做亮“陇上相遇”乡村旅游品牌,努力把“深在闺中”的乡村旅游资源转化为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7562.5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224.61亿元。陇南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863万人次,收入25.57亿元。

以田园风光为韵、以村落民宅为形、以生态农业为本,承载乡愁记忆、传承民俗文化、领略农耕文明,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陇南市委书记张柯兵介绍,当前全市上下坚持“大景区+全域游”旅游发展思路,努力把陇南建设成为步步有景观、路路是风景、处处皆景区、村村愿停留、全域可游玩的旅游目的地。同时,坚持用“美丽乡村”点亮“乡村旅游”,积极打造民俗文化采风、特色农业观光、健康休闲养生等各具特色的旅游业态。

--> 2023-08-24 ——陇南和美乡村建设的“甘肃实践” 4 4 甘肃经济日报 c107538.html 1 风景这边独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