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马如娟
漫步在甘南的乡间小道上,翠绿的草地延绵至远方,村庄的房屋修缮一新,一幅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画卷在甘南大地上徐徐展开。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海油)始终将精准帮扶及乡村振兴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在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中连续六年获得好评。
自2006年以来,中国海油持续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和合作市进行定点帮扶,累计投入无偿帮扶资金超过2.77亿元,实施帮扶项目超百个,为助力甘南州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了央企力量。
产业激发乡村新活力
在合作市那吾镇,光伏支架绵延排开,1300亩光伏板陈铺其上,牛羊悠闲地吃着下层的牧草,这就是中国海油打造的“板上发电,板下养殖”的“牧光互补”乡村振兴新模式。
为了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实现产业振兴和生态振兴的双重目标,中国海油探索新能源产业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将新能源产业作为未来产业布局的重点,投入有偿帮扶资金17880万元,在合作市开展40MW“牧光互补”新能源基地建设项目,优化当地能源结构,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了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
在夏河县桑科草原入口处,有个桑科天境高端帐篷营,占地200余亩,是中国海油在夏河县继“甘加生态露营地”“晓河沟旅游提升改造”后倾心打造的集草原生态、地域文化、精品野奢、环境艺术相融合的又一示范性文旅产业融合标杆项目,引领推动夏河县的文旅行业发展。项目于2022年7月开始建设,采用流水线建设方式,2023年4月阶段性收尾工作结束,6月开始正式运营。项目还建立了明确的联农带农机制,可带动农牧民近40人就业,人均年收入可达2万元左右。同时,在合作市,中国海油投资1180万元支持合作市“加拉贡玛村山体景观提升改造”项目,打造“休闲+观光+娱乐+餐饮”的乡村旅游新模式。
“这几年,我们家的日子越过越好。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和实践,我在合作社里当上了技术员。今年,羊肚菌丰收了,我不仅能拿到工资,而且还能拿到分红。”57岁的村民旦正杰布笑着说。中国海油连续两年支持合作市羊肚菌特色种植产业示范园建设,逐步形成集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模式,带动卡加曼乡100多户群众增收致富,助推合作市产业提档升级。
美丽乡村擦亮乡村振兴“底牌”
在中国海油的帮扶下,位于合作市西南区,地处国道213线、临合高速和西成铁路交汇处的格河村,从人难走、车难行的村子蝶变成了一个山清水秀、文明和谐、欣欣向荣的生态家园。
“通过格河村生态文明小康村项目的实施,村里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硬化了,村庄美化了,人们的环保意识也提高了,过去村子里的生活垃圾、牲畜粪便随处可见,现在村子真的干净了很多,垃圾也很少见,每天下午不用一会儿就捡完了。”周挂克是村里的保洁员,对他来说村庄最大的变化就是村容村貌比过去干净整洁了。中国海油将道路全部硬化到村民家门口,在道路旁安装了太阳能路灯,还对村民的宅院内外进行了特色化改造,彻底提高了整齐度和美观度,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中国海油在帮扶实施合作市卡加曼乡排来村和那吾镇格河村两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后,持续改善甘南人居环境,2023年再次投入1300万实施卡加曼乡乡村振兴连片整治项目。
中国海油对甘南的持续帮扶,全面改善了农牧村生活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全面巩固了田园综合体成果,同时也为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提供坚强的基础保障。
“救命车”铺就乡村振兴路
“健康快车上配有便携式胎心多普勒仪、全数字超声诊断系统、心电图机、氧气瓶等医疗设备,以后为各村孕妇、婴幼儿、育龄妇女提供医疗、急救以及卫生知识的宣传、培训等服务就更便捷了。”卡加道乡卫生院院长说。
“海油母亲健康快车”是中国海油联合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打造,以流动医疗车为载体,以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权益为目的,以“送健康理念、送健康知识、送健康服务”为宗旨的项目,在医疗救助、下乡排查等方面起到实效,超过1.6万名当地妇女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她们动情地称呼“海油母亲健康快车”为“救命车”。中国海油还投入450万元联合中国科协开展“中小科技馆共建”行动,在合作市捐建一座科技馆,推动科普与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共同实施“健康中国AED”项目,投放急救设备、培训急救知识,提升农村地区急救能力。
据了解,近两年,中国海油坚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充分挖掘乡村资源禀赋,做强做大乡村特色产业,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引进多元优势资源,助力夏河县及合作市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今年,中国海油还将援建夏河县达尔宗海油牧场、合作市仁多玛村民宿改造等项目,不断增强县域经济活力,拓宽农牧民致富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