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下一篇

玉门 乡村振兴谱新篇 幸福生活节节高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张莉莉

通讯员 韩璇 郭晋良

玉门市赤金镇铁人村曾是典型的戈壁村庄,祖祖辈辈的村民在这戈壁滩上翻土地、走土路、住土房、烧土炕,一刮风就吃几口土,增收致富成了最大的困难。近年来,铁人村在铁人精神的支撑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文明新农村。

小韭菜成了增收致富大产业

60多年前,“铁人”王进喜祁连山上立标杆,成为“钻井闯将”,玉门油田也担负着“三大四出”的历史重任。如今的铁人村成了发展韭菜的大试验田,出乡土人才、出技术、出经验的“一大三出”产业发展村,铁人村的韭菜也一次次被端上全国两会的餐桌。

据介绍,刚开始种植韭菜的时候,村民们也是一窝蜂上,全凭经验种,品种多而杂,大家起早摸黑花了大力气种菜,再背着菜筐到市场上卖,收入却没见涨,很多人都打起了退堂鼓。

“面对村民的质疑,村两委拿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魄力,外出‘取经’,签订单、跑市场,眼看着效益越来越好,大家也慢慢从‘跟着看’到‘跟着干’,韭菜种植的规模越来越大,建成了集经济生产、科技示范、科技培训、农业生态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韭菜产业示范园。”赤金镇铁人村党支部书记冯录林说。

如今,铁人村村民40%以上的收入来自韭菜种植,95%的韭菜产品实现了订单销售,老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农村也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走进铁人村,干净整洁的沥青路两旁是一排排以白色为主调的两层复式小楼,美观气派,房前屋后花草掩映、绿树成荫,苗木、果园、菜园点缀其中,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优美的自然景观、错落有致的景观小品、恬静的田园风光引人驻足。

不仅如此,铁人村现在处处可见设置在田间地头的一个个“千里眼”,村民用的是千兆光纤,优质网络覆盖全村……“得益于这两年政府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让我们农民群众动动手指就能知晓村里大小事。”赤金镇铁人村老党员刘述杰说。

近年来,铁人村从实际情况出发,按照“点上成景、线上拓展、面上提升”的要求,学习推广“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先后实施了铁人新村高标准住宅建设,故居纪念馆改造提升、集中供暖、文化广场、新村河道治理工程,“数字乡村”建设及“绿美亮净”工程,一幅“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家园框架已然形成。

乡亲们个个都有精气神

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铁人村不断加强村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把乡亲们的精气神都提起来。

这不,大家伙儿腰包鼓了,就开始琢磨着搞一些文化活动。铁人村74岁的厉万祥有30多年党龄了,他父亲和“铁人”是工友,从小听着“铁人”故事长大,退休后热爱文艺活动的他便组织乡亲们成立了“铁人家乡艺术团”,这几年已经编排了十几种关于“铁人”的文艺节目,情景剧、快板、戏剧……花样繁多。

在铁人村村委会的门口张贴着的“村规民约”是乡亲们商量着定下来的。如今铁人村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红白喜事少了,村民间的感情却增加了,大家伙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铁人说事室”让大伙儿的事有地方说,大伙儿的事情有人解决,大家事大家说大家议,邻里纠纷当面调解,村里的事“事事参与,人人知晓”。

“以前总有人问‘铁人’家乡是怎么传承铁人精神的,现在乡亲们都有了答案。”冯录林说,“建好新时代的‘铁人’家乡就是对铁人精神最好的传承,我们要把新时代的‘铁人’家乡,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 2023-07-05 4 4 甘肃经济日报 c96579.html 1 玉门 乡村振兴谱新篇 幸福生活节节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