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王云祥
景泰县立足资源禀赋,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创新之路,实现村集体经济多渠道、多类型、多元化发展。近年来,景泰县采取统筹规划、分类施策、因地制宜、坚持市场导向等方式,加大乡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务等各领域资金投入力度。随着这项计划的启动,拓宽了群众致富增收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走进景泰县草窝滩镇杨庄村的育苗产业园,一排排“经济大棚”排列有序。“这是通过我们集体经济平整土地、衔接资金配合建成的育苗基地,一期建成的10座暖棚和10座冷棚,去年建成之后我们就跟当地的龙头企业合作,租给他们育苗,现在我们的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能达到10万元以上。”景泰县草窝滩镇杨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立鑫说,通过“村集体+企业”的模式,杨庄村不仅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壮大发展,还进一步盘活了现有资源,实验性引进山东潍坊樱桃、沙葱和精品圣女果等特色农作物,培育特色产业,同时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了一份就业岗位。
记者了解到,为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发展村集体经济,景泰县大胆探索创新,采取集体化管理和公司化经营模式,鼓励基层党组织、村“两委”班子成立村集体公司,进一步理清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全县村集体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
“我家有两个大棚,种植了暖棚樱桃和冷棚沙葱,依靠育苗基地支撑,通过今年的试种,以后打算发展更多的新产品,在试种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经验,争取在育苗方面有新的突破,最终将好的经验和做法大量推广,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景泰县草窝滩镇杨庄村村民党金钰说,自从去年大棚建成后,他一直在育苗产业园打工,以前每年都要外出打工,现在村里就可以挣钱。
在景泰县芦阳镇城北村,全村主要种植西红柿、辣椒等露天蔬菜,结合全村发展实际,村上先组建了经济合作社,在此基础上组建了景泰县鑫城盛源有限责任公司,探索形成了集体化管理和公司化经营模式,改变了以往全村经济单打独斗的局面。截至目前,城北村已建成了集体冷链仓储基地、塑料加工厂、养殖小区、大棚蔬菜种植园,全村种植西红柿 1000亩以上,产值达2000万元以上,带动全村300余人就近务工,村级经济年收入达30万元左右。
“我们再利用空闲时间来园区打工,主要为园区内的农作物浇水、锄草,每天保障100-200元收入,每月收入3000多元。”景泰县草窝滩镇杨庄村村民胡进霞说,家门口打工为自己带来了很多便利,不仅为自己增加了收入,也能正常下班,感到这样很幸福。
胡进霞说,他们村的集体经济发展比较快,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0万元,依托村集体经济发展效益,杨庄村不断强设施、补短板,抓基础、优环境,聚焦乡村振兴“五大目标”,以打造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为目标,全力推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王立鑫表示,村集体经济步入良性发展之后,他们将利用好村集体经济为全村基础设施发展作贡献。目前全村建成的水利设施已经发挥作用,村庄主干道绿化全覆盖。正在打算在村里布置垃圾箱、配备垃圾清运车,打造现代化游园式村庄。
夏日的景泰,到处生机盎然。随着村集体经济发展,村集体资金在全县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产业多了,农民富了,乡村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