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白杨 通讯员 白雪茹 赵振
开展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是党中央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青岛市作为武都区的对口帮扶城市,坚持依武都所需、尽青岛所能 ,聚焦脱贫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主题主线,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资金、产业、劳务、人才等方面倾力帮扶,有力推动了武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2月14日,记者一行深入武都区坪垭藏族乡的康大肉兔养殖示范基地采访,在现代化康大肉兔养殖车间,一排排兔笼整齐划一,笼中的兔子活蹦乱跳。这种肉兔是从法国引进来的优质兔种,工作人员正忙着给肉兔做健康检查。
“我们这个兔子是从法国引进过来的伊拉种兔,一般是生产商品兔的,它这种兔的优势是生产性能好。”甘肃康大兔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主任马成说道。
优质的肉兔产品,也吸引了周边县区的客商上门收购。来自徽县的客商张东东正在组织工作人员收购肉兔、搬运、装箱。他告诉记者,他在这收购肉兔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了,兔子的品质一直很好。
客商张东东说:“现在我的肉兔出栏量每个月在4万左右,年出栏50万左右,消费区在四川,今天这批主要拉往成都,随着疫情政策的优化,销量会逐渐往上走。”
结对帮扶,扶持壮大产业是关键,是生根造血的内生动力。青岛市驻武都区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告诉记者,肉兔产业在山东发展很快,是一个周期短、出栏快、见效快的产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武都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肉兔产业。2019年,武都区立足区位优势,抢抓东西协作机遇,从青岛引入了肉兔养殖项目。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在实现群众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甘肃康大兔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主任马成对记者说道:“我们的兔子从出生到出栏一般在70天左右,就可以长到四点五斤到五斤,一只兔子可以卖到50到60块钱,一斤在10到12块钱左右,利润可以达到15到20块钱,兔子主要销往四川、重庆。”
据了解,康大肉兔养殖示范基地作为甘肃最大的自动化肉兔养殖场,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及“企业+养殖小区+农户”的养殖模式,在全区18个乡镇,建设养殖小区23处,带动1000余农户从事散养肉兔。通过以点带面带动周边农户分散养殖,逐步建成了专业化养殖村、养殖镇,形成了一个龙头企业带动、全区布点联动发展的新格局,走出了与青岛协作帮扶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武都区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潘江文说:“自东西协作以来,西海岸新区和武都区携手把引入一家企业,带动一个产业 ,富裕一方百姓,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手段,打造武都区玉兔新产业,当年就建成年产50多万只的肉兔示范养殖基地一处,今年继续深化龙头企业+基地+养殖小区+农户模式,在全区18处乡镇,建设养殖小区23处,年可出栏肉兔100万只,产值达5000余万元,吸纳就业280余人,使肉兔产业在武都从无到有,发展成为当地带农益农的富民产业。”
现如今,东西协作已结出累累硕果,从单向“输血”到双向协作、资源共享,为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精准施策、持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