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李明娟
通讯员 杨鸿雁 潘芳
近年来,武威市把防沙治沙作为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应尽之责,将腾格里沙漠作为新能源开发的主战场,全力推动光伏产业发展。作为重要的能源企业,国网武威供电公司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抢抓“双碳”目标机遇,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绿色低碳新动力。
以电为“媒”
顶层规划创新光伏治沙新模式
9月18日,记者来到腾格里沙漠南缘的古浪县七道沟光伏发电基地,一排排蓝色的单晶硅组件板在冬日艳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光伏板下是柠条、梭梭、花棒等一片片茂密的沙生植物。从前茫茫黄沙的戈壁,如今依稀有了绿洲的模样,成为了当地又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古浪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北麓、腾格里沙漠南缘,境内地貌特征明显,山、川、沙各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一,沙漠化土地面积达247万亩,是全国最具开发潜力的新能源基地之一。
如何让这片广袤贫瘠的土地发挥出最大价值?如何真正实现治沙、生态、产业、扶贫四轮驱动发展?这是国网武威供电公司一直以来所努力的方向。
今年3月,由国网武威供电公司倡议发起、古浪县政府主导实施的“电”沙成金光伏治沙项目在古浪县黄花滩落地试点。该公司充分发挥供电企业的优势和资源,以电为“媒”,以“倡导者”的角色积极融入光伏治沙行动,协同联动社会各方签署合作协议,通过政企配合、企企协作、农户参与,共同推行“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厂周种树”四位一体光伏治沙模式。
经过一年的试点实施,“光伏+治沙”模式趋于成熟,打造出了古浪县生态价值转型行动先行者的名片,为该县乡村振兴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携手同行
打造可持续发展能源生态圈
“光伏板遮光挡风,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有效降低了风速,在板下板间种植,可使土壤肥力逐年增加,光伏项目寿命终结后,这片土地也将由荒沙变为良田。这个项目能发展得这么好,还多亏了你们供电公司的帮助。”11月25日,面对前来走访的供电员工,亿恒新能源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党钢飞说。
4月15日,经过政府部门、电网企业、光伏企业三方多次调研勘察和研究论证,古浪县30万千瓦光伏治沙产业化示范项目正式落地亿恒新能源试点,“电沙成金”的愿景终于成为现实。为了推动光伏治沙新模式落地开花,国网武威供电公司建立光伏治沙项目电网绿色通道,组建专项服务小组,主动对接政府部门和光伏企业,积极履行央企职责,建立服务重大项目的“一口对外、一次办理”工作机制,竭尽全力保障项目早日落地。
据了解,这一项目占地总面积1.3万亩,利用“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治沙改土、乡村振兴、工业旅游”的“光伏+”绿色生态产业模式。全部建成投运后,可完成3.4万亩的沙漠生态治理,将进一步改善河西走廊生态环境,实现新能源、生态环境、林畜产业、乡村振兴等要素的深度融合,提升农业种植收益和能源发电效益的双赢局面,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重提升。
产业融合
推动生态经济效益双提升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沙漠治理、光伏发电、种养殖相结合的治沙模式,把沉睡的土地变成了优质的资产,绿色能源成功牵手沙漠治理。
值得一提的是,在光伏治沙示范项目建设中,古浪县发展和改革局作为推动者、国网武威供电公司作为倡导者、光伏企业作为实施者的光伏治沙志愿服务联盟主动作为,逐步引入其他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村镇农户等,持续扩大联盟“朋友圈”,为光伏治沙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志愿服务联盟一方面邀请林业和治沙专家,召开专题会议,探讨板下种植技术、种植品种和种植方法,初步确定了在板下和板间混合种植花棒、柠条、四翅滨藜以及沙米、沙打旺、苦豆子等沙生植物。此外,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引导光伏企业与当地村镇合作,在板间养殖“光伏羊”“光伏鸡”,科学制定散养管理标准,提高养殖科技含量,既增加了植物和沙地的肥力,又避免了动物过度食用草木而造成植被破坏。另一方面,加强与外部供应商的沟通协调,辅助农户搭建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一批农产品销售加工企业加入光伏治沙志愿服务联盟,并与村镇农户建立合作关系,保障“光伏鸡”“光伏羊”销路畅通,带动了周边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了沙漠农林产业、沙漠光伏发电产业、沙漠特色旅游产业等多产业快速发展。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见金。如今的古浪大地上,沙漠绿色经济集群已初见雏形,光伏治沙能源生态圈初步建成,在“双碳”目标下,国网武威供电公司将以八步沙“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新时代武威精神为指引,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建设幸福美好新武威贡献电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