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下一篇

坚持以文化自信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 郭永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一个民族的复兴,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强大支撑;一个时代的进步,总是以文化的繁荣为鲜明标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充满文化自信,才能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呼唤坚定的文化自信,中国式现代化更铸就坚定的文化自信。只有这样,才能展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才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文化自信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基因。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础、最经常、最深厚、最持久的精神力量。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既是重要内容、也是重要支点,既是重要因素、也是重要源泉,既是重要精神、也是重要力量。回溯历史长河,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递代积累,正是其内在的文化精神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展望光明未来,中华文化伟大之所在,也是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基之所在、底气之所在。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伟大祖国鼓与呼。

二、文化自信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标识。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从历史看,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也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力量。在5000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正是因为有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不绝、经久不衰的风骨神韵,有着革命文化摧枯拉朽、一往无前的刚健激越,有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百花齐放、引领风潮的繁荣兴盛,才共同铸就了新时代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强大力量。因此,文化自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引领,要不断赓续和传承5000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确保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不改变、“密码”不丢失;要不断继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特殊历史时期形成的革命文化,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要不断创新和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孕育出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全民族的精神力量,以文化自信去开天辟地、去创造奇迹。尤其是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对待外来文化,要兼收并蓄,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厚植文化沃土、扎下稳固根基、营造浓厚氛围,以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标识,释放出的“强磁场”、汇聚成的“大能量”,为中华儿女点亮心灵之灯、把稳精神之舵、照亮前行之路。

三、文化自信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坚定的文化自信作为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因为文化的本质是人化,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身历史和现实创造力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的人文精神与价值理念的坚定信仰,它能够激发和增强人们的思想活力和实践创造力,成为思想创新和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在文化上不自信的民族,不可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取得历史性的成就;一个在文化建设上没有标志性成果的国家,不可能在世界变化的浪潮中站稳脚跟。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我国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错综复杂。我们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使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更加高昂响亮;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文化;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铸就巍峨耸立的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用顽强的斗争精神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作者为省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 2022-11-23 4 4 甘肃经济日报 c51864.html 1 坚持以文化自信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