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丁陆军 通讯员 蒋金喜
近年来,漳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对标农业优先型、生态功能型定位,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建设与绿化同步、生态与产业融合,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通过合力“管绿”、强化“护绿”、持续“增绿”、科学“用绿”,推动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竞争优势转变,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合力“管绿” 强化“护绿”
漳县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印发《漳县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意见》和林长会议、信息报送和公开、工作督查、部门协作、工作通报及考核评价、巡林制度等相关配套制度,将林长制组织体系、工作制度、支撑保障、考核追责等内容纳入乡镇目标考核,努力建成运行规范、权责清晰、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林草资源保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理顺责任体系。构建县、乡、村三级林长组织体系,层层划定责任范围并设置责任条款,共设置各级林长601名,做到责任区域全覆盖,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火有人防、责有人担。强化落实措施。建成“管理林长、服务林长”的智慧林长综合管理平台,组织开展林长、林长办工作人员和基层“一长两员”培训14场次,各级林长累计开展巡林10335人次,发现整治各类涉林问题12起。安排全县林长制工作经费30万元,设立各级林长制公示牌152块。
加强护林员选聘管理,通过分区划片,实行网格化管理。筹资150万元建设森林草原防火智能视频监控预警系统105套,用于烟火智能识别、自动预警、火点定位和无线喊话。坚持林木采伐许可证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不断规范林地征收占用审核审批,近三年移送起诉涉林刑事案件12起,全县森林火灾发生面积控制在0.09‰以下,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8‰以下,无公害防治率在92%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坚持标本兼治,制定印发方案和监督管理办法,建立问题清单和工作台账,累计排查整治生态环境问题5个方面60个。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科学编制《漳县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实施水土保持、土地复垦、泥石流灾害治理等生态工程,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9平方公里。
持续“增绿”科学“用绿”
漳县积极推进更大规模国土绿化,实施天保工程二期管护面积47.5万亩,纳入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的公益林面积为52.33万亩。全力加快秦岭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进度,完成人工造林0.3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退化林修复0.6万亩、退化草地改良0.2万亩、草原围栏13万米、草原生态修复治理任务1.5万亩。按照“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原则,加大植树造林特别是农村“四旁”植树和荒山造林力度。对各乡镇及城区绿化美化进行统一设计指导,确保在城区绿化、面山绿化、廊道绿化中,体现“四季有绿、三季有花、处处见景”。实施林业草原重点工程建设项目6.3万亩、定西市秦岭西段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保护修复项目5.3万亩,完成全民义务植树130.37万株、通道绿化111.2公里,城市生态加密和景观提升栽植乔灌木27.8万株,种植草花3.2万平方米。大力实施生态项目。抢抓“黄河”战略、“双碳”战略实施机遇,谋划生态修复、污染防治、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高质量发展、水利5大类重大项目161个128.5亿元,总投资93.31亿元的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项目正在加快推进。积极争取专项债券资金,强力推进定西市渭河源林草生态扶贫巩固提升项目,已完成投资1.03亿元,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城乡绿化的发展势头基本形成。
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以创建5A级景区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为目标,谋划打造串联贵清山、遮阳山、县城的全域旅游大环线1条,打造对内纵横交错、对外互联互通的精品旅游小环线3条。谋划总投资18.2亿元环线项目30个,加快推进贵清山旅游度假区、北沟寺藏羌村寨、遮阳山康养体验区、丝路牡丹文创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进度。发展林下经济。注重生态林业与经济林业齐抓共管,大力发展以特色经济林果为主的绿色富民产业,累计种植优质核桃5万亩,打造油用牡丹基地5100亩。成功移植驯化野生淫羊藿,试点种植2000亩,完成种子田2000亩,推广林下种植8000亩。保护发展沙棘林30万亩,荣获“中国沙棘之乡”荣誉称号,实现生态建设由单纯的生态效益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