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下一篇

绿染山川铸丰碑

——平凉市成功创建全省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纪实

鸟瞰崆峒山(平凉市林草局供图)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薛巍敏

11月3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了新一批26个“国家森林城市”名单,平凉市位列其中,也是甘肃首个获批命名的“国家森林城市”。

从2016年开始,平凉市开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新征程,组织动员212万市民广植树木、播撒绿色。经过多年努力,实现了“推窗见绿,出门进林”“车在树下走,人在景中行”的美丽画卷。

改变,绿满大地

多年前的平凉,风沙肆虐、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历届平凉市委、市政府以造林绿化,改善民生为己任,硬是在千沟万壑、荒山秃岭上干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平凉大地上铸就了一座又一座丰碑,形成了泾川造林精神、庄浪梯田精神等,走出了一条生态与民生、绿色与产业协调发展的路子。

2017年2月,一场声势浩大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动员誓师大会在崆峒山下、泾水河畔召开,市、县、乡、村四级总动员,逐级成立领导小组,吹响了平凉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集结号。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一场党员干部带头和群众积极参与的大战役和持久战。

“我们在植树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深挖一个坑,选壮一棵苗,浇足一桶水,铺好一张膜的‘四个一’模式栽植。”庄浪县南湖镇党委书记孙焕介绍,为了确保栽植的质量和进度,镇上建立了由科级干部包片包区域,驻村干部包村包地块,村社干部包点包农户的三级包抓责任制,加快推进造林进度,确保栽植质量。

如今,全市累计完成造林绿化300多万亩,累计投入资金37.72亿元,年均造林面积和资金投入均比创建前翻了一番。建成万亩以上绿化工程37处48.8万亩,千亩以上绿化工程241处65.89万亩,乡土树种使用率达到86.93%,树种丰富度全面达标。同时,每年投劳100多万人次,义务植树700万株以上,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7%。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69平方米,城市面貌和城市生态显著提升。

惠民,绿色增收

平凉作为全国优质苹果最佳适生区,发展特色经济林果,不仅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也是改善生态环境的绿化树。

“眼下,我们家乡生态环境变好了,苹果种植面积增加了,果品质量提高了,销售顺畅了,我们农民的收入也逐年增加了。”看着自家丰收的苹果,静宁县果农魏九江喜上眉梢。

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中,平凉按照建设全国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和全国苹果强市的目标,全力加快扩量提质创牌增效步伐,种出了以“静宁苹果”为代表的平凉苹果品牌,培育了覆盖生产加工销售全链条的静宁苹果百亿级全产业链典型,实现了“小苹果”向“大产业、大品牌”的跨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截至目前,平凉市苹果栽植面积达到151.94万亩,年产量210万吨,产值95亿元,年直接出口鲜果3万吨以上,出口创汇超过3000万美元。全市20万农家子弟依靠苹果圆了大学梦,70万贫困人口依靠苹果实现了脱贫致富。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全力发展苹果产业的同时,平凉市依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积极发展以核桃、梨、花椒为主的特色经济林产业,培育壮大林下经济,充分利用林业政策性金融贷款推进林果产业发展,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走出了一条统筹生态民生林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转4版)

--> 2022-11-08 ——平凉市成功创建全省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纪实 4 4 甘肃经济日报 c49019.html 1 绿染山川铸丰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