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下一篇

小苹果串起大产业

——宁县构建产业体系打造“人类第四个苹果”综述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祁玉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立足县情,宁县以工业化思维、现代化理念、标准化生产,形成优质种苗、高端基地、储藏分拣、电商销售、外向加工融合发展的现代苹果产业体系,苹果产业已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首位主导产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智慧农业种出“高科技果”

金秋,在宁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排排果树上,一颗颗红彤彤的苹果缀满了枝头,工人们正在借助专业的机器采摘苹果。

与传统果园生产模式不同,这里的果园生产和管理都是通过机械化来完成。眼下,早熟型苹果已经开始发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

站在采果机器平台上工作的田秀菊介绍,“我们基地种植的都是无毒自根砧矮化密植苹果,相比四五米的乔化果树,产量高,而且从打药施肥到采摘都是机械化操作。”

据了解,该产业园建立了智能化调度中心,中心研究制定了《矮砧密植苹果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引》《矮砧密植苹果肥水一体化管理技术规程》等11项果园管理标准,探索推广“数字智慧果园”。与中国农科院、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等合作,建立果园大数据中心,田间气象站、土壤检测仪、杀虫灯等物联网设备,实时掌握每户果园的生产、气候、土壤、栽植等情况,同时配套“慧种田”APP及时上传施肥、剪修等园区的管护服务。

长期以来,传统苗木和种植方式导致苹果挂果迟、效益低。宁县果业发展中心主任范红年介绍,为了产出个大、皮薄、可口、标准统一的苹果,宁县大力推广高定位、高科技、高效益和苗木良种化、栽培矮密化、水肥一体化、生产机械化、产品标准化的“三高五化”生产模式,用机械化和智慧化模式进行苹果种植、管理、生产。

目前,在高科技的加持下,宁县苹果产业实现了一年成花、二年结果、三年丰产、五年盛产,较传统模式早挂果3到5年,每亩产量可达到5-8吨,省水60%、省肥70%、降低人力成本80%。

立体化营销 擦亮金字招牌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不断提高宁县苹果的影响力,宁县注册“人类第四个苹果”商标,设计统一的包装和苹果logo,召开品牌发布会和推介会,着力打造独具宁县特色、享誉全国的“甘味”品牌,政府无偿提供品牌使用权,帮助企业、合作社、果农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创新营销模式,打造营销联合体,成立以龙头企业、物流集团、电商平台,以及合作社、家庭农场、生产大户等一体化发展的产业联盟,统一品牌、统一质量、统一价格、统一包装,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共赢,提高产业化水平。

当前,宁县苹果一级果价格达到每公斤7元,二级果达到每公斤4.5元,三级果每公斤3元,苹果电商销售在阿里巴巴、拼多多、天猫等平台连续三年保持前三。

此外,宁县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作用,综合运用云模式,以庆新电商中心为带动,发展苹果销售网店200个、微商1800多户,组织电商企业、自媒体、网红达人在苹果基地现场直播,果品销往国内外20多个省市,年销量30万吨。

在线下精准建店销售,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营销中心7个,在华润万家等全国22个大型超市直销,与国内外200多家经销商合作,年销售苹果20万吨。

为提高宁县苹果的附加值,宁县按照等外果“吃干榨尽、增值增效”的思路,建成加工企业16个,疏花果和果皮加工苹果多酚,生产面膜;残次果生产果汁、果粉;高拣果加工苹果细胞水、冻干食品等,挖潜苹果价值链。

三方联动 构建长效增收体系

宁县县委县政府以农村“三变”改革为动力,引进培育海升、海越、宁越、金农、正洋、兆丰、北国春、奈源、惠泽塬等苹果产业龙头企业38个,合作社135个,大力推行以“三方联动、三变推动、品牌带动、党建促动”为主要内容的“331+”苹果产业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长远致富,村集体无钱办事、凝聚力不强的问题。(转3版)

--> 2022-11-04 ——宁县构建产业体系打造“人类第四个苹果”综述 4 4 甘肃经济日报 c48509.html 1 小苹果串起大产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