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
2022年06月28日
第02版:综合新闻

甘州:玉米制种基地的“种子法庭”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胡旺弟  

通讯员 刘枫 白梅薇  

近期,一起因为制种订单引发的纠纷在甘州区人民法院“种子法庭”迅速办结。

因种子价格上涨,制种农户把种子卖给了出价更高的第三方,给签约的收购企业造成损失17万元,而制种农户则觉得签约收购价格低,坚决不予赔偿。

最终,在案件承办法官和种子行业协会的共同努力下,制种农户认识到自己违约在先,制种企业也承认收购价格过低,约定由农户赔偿制种企业违约损失10万元,种子企业和制种农户的利益均得到保护。

“针对此类案件,我们的‘种子法庭’首先会将简单涉种纠纷向人民调解组织分流快速化解,对部分涉种纠纷委派行业组织调解,以行业性、专业性优势妥善化解,推动案结事了。”甘州区人民法院西郊法庭庭长彭勋说道。

“金张掖”是张掖大地自古以来的美誉,绕城而过的黑河造就了张掖这片河西走廊上最大的绿洲。张掖市是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全国每两粒玉米种子就有一粒产自张掖。

甘州区人民法院西郊法庭所辖的明永镇、乌江镇、沙井镇是甘州区制种玉米的主产区。今年以来,为减少涉种纠纷,甘州区率先在西郊法庭设立甘肃省首家人民法庭诉讼服务站,建立涉种纠纷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审前调解和民商事速裁“3+1”快速解纷机制。将简单涉种纠纷向人民调解组织分流,70%通过在线调解、线上司法确认快速化解。对部分涉种纠纷委派行业组织调解,以行业性、专业性优势妥善化解,推动案结事了。对法庭直接立案的涉种案件,由法庭特邀调解员审前调解,必要时引入村委会、行业协会共同参与化解。同时,对调解不成的纠纷,由法庭直接根据调解笔录、无争议事实进行速裁。

“几年前,甘州区制种玉米收购价格高,导致制种企业良莠不齐、农户盲目种植、无序生产,种子质量不合格、制种款无法兑付、农户集体上访等问题频频发生,2013年至2015年,甘州区涉种业纠纷、制种款兑付、土地流转等案件达总案件的10%。”甘州区人民法院院长王宏荣介绍,通过成立“种子法庭”,建立涉种案件专家咨询、专业审理、专家陪审“三专合一”机制,与河西学院、种子管理部门、制种龙头企业合作建立“专家库”,为种业纠纷提供“专业技术支持”。组建专门合议庭,持续提升专业化审判能力。从种子管理部门、制种行业遴选11名“专家型”人民陪审员,为涉种案件审理增添专业视角。同时,针对涉种纠纷季节性强等特点,建立驻庭执行小组现场督促履行、全体干警集中执行、村企执行联络员配合执行等机制,形成了涉种案件执行“简案速执、节点攻坚、信息共享”的新格局。

与此同时,该区建立了“五项联动”机制,与相关行政部门联动,对重大案件、热点问题与工商、农业农村、种子管理等部门联合研判,积极参与种子市场专项执法检查,化解行业风险;与行业组织联动,联合张掖市种子行业协会、甘州区玉米制种产业联盟对涉种纠纷提前介入、相关案件联合调处;与村级组织联动,实行“一村一法官”机制,发放“连心卡”,建立“微信群”,在重点制种村设立4个种业纠纷巡回审判点,为农民制种“种产销”提供全链条法律支持;与制种企业联动,开展“一企一法官”结对联系,主动走进企业巡回审理、征求意见、化解纠纷,为制种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通过政府采取的集中配置等一揽子措施和我院的‘种子法庭’采取的各项机制,今年明显感觉涉种矛盾纠纷大大降低,2020年以来,甘州区共办理涉种纠纷187件,而在今年,涉种纠纷案件仅有15件。”王宏荣告诉记者。

版权声明

《甘肃经济日报》(数字报)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每日甘肃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甘肃经济日报》(数字报)所登载、发布的原创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022-06-28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322406.html 1 甘州:玉米制种基地的“种子法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