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
2022年05月14日
第02版:文苑

母亲的一生

□ 李彦红

母亲在我心中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她一生命运多舛、经历坎坷,但她从不怨天尤人,而是勇于面对艰难困苦,顽强地与命运抗争,在逆境中寻求生存。回想起母亲坎坷的人生经历,我就心酸不已,也很惭愧年少时不知体谅母亲的良苦用心,常常让她伤心难过。如今,而立之年,回首往昔,感慨万分。而母亲的这种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仍像灯塔一样引领着我前行的步伐,也照亮了她不平凡的生命历程。

母亲出生于甘肃瓜州,在家排行老二,她八岁时丧父,从此便跟着外婆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后来,外婆迫于生计又将母亲寄放在伯父家,母亲彻底变成了一个无爹无娘的孩子。

母亲在伯父家生活得很清苦,伯母对她张口就骂,举手便打。母亲每天都在战战兢兢、提心吊胆中度过,只有在夜深人静时才敢对着墙壁默默流泪祈祷,盼望能早日回到亲人身旁,但苦难依旧随着岁月的年轮,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围绕着她。母亲就这样在一片吆喝声中逐渐长大,而且出落得美丽端庄、亭亭玉立。17岁那年,母亲去陪护生病的伯母,一个实习医生惊艳于母亲的美丽,目不转睛地盯着她,母亲羞红了脸,垂着头不停用手揉着衣角。后来,他们逐渐熟悉了,一种青涩的情愫也在两个年轻人心中晕染,谁知这段还未开始的情感,就被突如其来的“媒妁之约”打了个粉碎,母亲被妇联主任(我的奶奶)相为准儿媳,而伯母没有征得外婆和母亲的同意就答应了。父亲拜会时,刚烈、倔强的母亲气愤地掰了梳子、剪了袜子,机械地蹲在灶火旁添柴火,眼皮都不抬一下。母亲因此被伯母关进了柴房。后来,母亲还是嫁给了父亲,她一个弱女子怎能争得过封建礼教?也许,这也是离开伯父家,不再寄人篱下的唯一途径了!

母亲在夫家谨小慎微,严格按照奶奶的要求,吃饭不能声响,洗锅不能碗响,走路不能脚响,关门不能门响,但她依然无微不至地照看着多病的奶奶。家中为了给奶奶看病,已债台高筑,而父亲在粮站工作很少回家,孩子们又需照看,她必须用她那瘦弱的肩膀支撑起这个家,所以,母亲没日没夜地劳作着。后来,父亲考虑到粮站那点工资实在是捉襟见肘,难以维持家用,也担心母亲单薄的身体吃不消,便辞工务农。再后来,父亲又担任了村委会会计。几年后,奶奶医治无效撒手人寰,去世时眉头舒展、面容安详。母亲依旧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忙碌着,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岁月里,早已不见母亲往昔秀美的面容与曼妙的身姿,当初那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已被风霜雪雨磨蚀得满脸沧桑,身后也多了一连串大小不均的脚印。

70年代,各种运动铺天盖地袭来,父亲遭人诬告、陷害,被关了禁闭,母亲也被下放务工,母亲不甘心这样不清不白地活着,便不停地四处奔走,为父亲申冤。后来,父亲看到母亲白天操持家务,晚上被批斗,便垂泪对母亲说:“要是活不下去,就把小女(我)送给敦煌转渠口的冯家,他家没有儿女,会善待我们的孩子。”母亲抱着我整天以泪洗面,也许从小就遭受了与亲人骨肉分离的痛苦,怎么也割舍不下我,五岁的哥哥也拽着母亲的衣襟不让送走妹妹。也许是天见犹怜,也许好人终有好报,父亲被释放回家了。日子重新走上了正轨,母亲又有了新的希望,她每天五更起来就给家人烧火做饭,然后套好马车去上工,直到很晚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接着开始照料我们。支撑她的只有一个信念,多挣工分多换钱,让她的孩子上学读书,离开这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地方。母亲不会对我们讲“学而优则仕”的古训,也不会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但她明白读书是改变命运的最好途径。

母亲是一个严厉的人,她常教导我们做人要正直善良、光明磊落,做事要认认真真、规整方圆。所以在幼年时,只要母亲正襟危坐在家中,我们做事就不敢偷懒,如果随意应付被母亲发现,轻则罚站、重则挨打,要是采摘了别人家的瓜果蔬菜,除了牵着我们的耳朵上门道歉外,等待我们的还有一顿鞭打,并且是一人犯错众人罚。母亲又是慈祥的,冬天,她会提前架好炉火,把我们的棉衣烤热捂入被中,夏天酷热难耐、蚊虫叮咬,她会轻摇着蒲扇为我们驱赶蚊虫。虽然家境贫寒,但母亲依然让我们穿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母亲在中年时身体已大不如前,性情也随之变得易怒、偏执,对我们的管教也更为苛刻,如果贪玩一会,只要听到母亲的声音,我们便撒腿就跑。不小心弄脏了衣服,打翻了罐子、踢倒了暖瓶,母亲就拿着笤帚,连扫带打。那时,我常被母亲强硬的态势压得喘不过气来,每天只有通过看书、写日记,打发苦闷的日子,记录我与母亲在一起彷徨复杂的心路历程。后来,我做了母亲后才体会到母亲的苦衷,明白了母亲当初“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因为母亲从小就过着颠沛流离、居无定所、食不果腹的生活,再加上多年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她更渴望自由,向往幸福的生活,而她已无能为力改变命运,只有通过自己一双勤劳的双手,努力为儿女们创造一个美好的明天……

晚年的母亲和蔼可亲,脾气异常的好,儿女们虽然没如她所愿“衣锦还乡、光宗耀祖”,但都过得幸福安康,她自然心满意足了。后来,大哥不幸离世,母亲再次受到重创,也更加盼望我们能常回家看看。但我们姊妹几人却都为各自的生活忙于奔波,很难齐聚一堂,为此母亲经常偷偷哭泣,并说:“人老了,没有用了,活着就是一个酒囊饭袋,不如早走算了。”每每听到这里,我就嗓门发紧,哽噎得说不出话来……

母亲的一生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可以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她为儿女们贡献的一生;母亲是执著的,也是坚强的,她坚持信念,不屈不挠、顽强拼搏,为她坎坷的人生奏响了一篇不同凡响的乐章。

感谢母亲给予我生命,点燃了我生命的灯火,感念母亲的养育之恩,让我拥有了一段不一样的人生旅程。

版权声明

《甘肃经济日报》(数字报)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每日甘肃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甘肃经济日报》(数字报)所登载、发布的原创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022-05-14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313981.html 1 母亲的一生 /enpproperty-->